5.3.1 设计方法

5.3.1 设计方法

由于叠合梁的安装过程为先吊装预制梁,再浇筑后浇层形成叠合梁,故叠合梁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施工时梁跨中是否具有可靠支撑,将叠合梁按受力性能分为“一阶段受力叠合梁”和“二阶段受力叠合梁”两类。前者是指施工阶段除梁端支撑外在预制梁下也设有可靠支撑,能保证施工阶段作用的荷载不使预制梁受力而全部传给支撑,待叠合层后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除支撑,由整个叠合梁来承受施工阶段的全部荷载;后者则是指施工阶段在简支的预制梁下不设支撑,施工阶段作用的全部荷载完全由预制梁承担,而正常使用阶段的荷载由叠合梁承担。

1)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梁设计

对于二阶段成形的水平叠合受弯构件,当预制构件高度不足全截面高度的40%时,预制构件较薄,此时为了避免预制构件在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影响内力的变形,应在预制构件下方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支撑。对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但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计算。

2)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梁设计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计算。

①后浇的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的阶段。荷载由预制构件承担,预制构件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板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

②叠合层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后的阶段。叠合构件按整体结构计算,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并取较大值:

a.施工阶段考虑叠合构件自重、预制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

b.使用阶段考虑叠合构件自重、预制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

3)接缝和节点设计

除梁的两阶段设计外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梁端结合面以及预制梁顶面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计算。叠合梁端结合面主要包括框架梁与梁柱节点的结合面、主次梁连接的结合面、梁对接连接的结合面,相关的设计计算和说明详见第5.5节和第5.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