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叠合板一般规定
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相关规定,叠合板应满足以下规定:
①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
②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 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 mm,间距不宜大于200 mm。
③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叠合板后浇层最小厚度应考虑楼板整体性要求以及管线预埋、面筋铺设、施工误差等因素,不宜小于60 mm。预制板厚度应考虑脱模、吊装、运输、施工等因素,不应小于60 mm。
b.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c.跨度大于3 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这是因为板跨度较大时,为了增加预制板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面抗剪性能,可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钢筋。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可视情况作为楼板下部的受力钢筋使用。施工阶段,验算预制板的承载力及变形时,可考虑桁架钢筋的作用,减小预制板下的临时支撑。
d.跨度大于6 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经济性较好。
e.板厚大于180 mm的叠合板,为了减轻楼板自重、节约材料,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
④叠合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图4.7(a)]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叠合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图4.7(b)]或无接缝[图4.7(c)]时,可按双向板设计。
⑤叠合板应按照单向板还是双向板进行设计计算,取决于叠合板的接缝构造、支座构造做法以及叠合板的长宽比。
A.当按照单向板设计时,一个房间采用几块预制板通过分离式接缝拼接,几块叠合板应各自按照单向板进行设计。
B.当按照双向板设计时,有两种情况:
a.一个房间采用一个整块的无接缝的叠合双向板或一个房间的楼板仅使用一块叠合板,且长宽比不大于3时,该叠合板按照双向板进行设计。
图4.7 叠合板的预制板布置形式示意图
1—预制板;2—梁或墙;3—板侧分离式接缝;4—板侧整体式接缝
b.一个房间的楼板被划分为几块单独的叠合板,叠合板之间通过整体式接缝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且几块叠合板组成的整体楼板长宽比不大于3时,由几块叠合板组合在一起的整板可以按照双向板设计。而单块预制板的配筋设计无须再考虑,与整板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