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 连接设计

7.5.2 连接设计

1)单面叠合剪力墙

单面叠合剪力墙的竖向接缝应通过后浇段连接。单面叠合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件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图中斜线区,宜采用后浇混凝土,并在后浇段内设置封闭箍筋。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可采用如图7.25和图7.26所示的构造形式。

单面叠合剪力墙的竖向接缝可采用如图7.27所示的连接构造。

单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高度,外叶板处Δ2宜为20 mm,内叶板处Δ1宜为50 mm。内叶板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如图7.28所示。

单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可采用图7.29所示的连接构造。

单面叠合剪力墙与女儿墙水平接缝连接构造如图7.30所示。

图7.25 单面叠合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1—预制部分;2—后浇段;3—单面叠合剪力墙;4—双面叠合剪力墙;
5—外叶板;6—保温层;7—连接件;lc—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图7.26 单面叠合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

1—预制部分;2—后浇段;3—单面叠合剪力墙;4—双面叠合剪力墙;
5—外叶板;6—保温层;7—连接件

图7.27 单面叠合剪力墙竖向接缝连接构造

1—预制部分;2—后浇部分;3—搭接钢筋;4—外叶板;
5—保温层;6—连接件;7—后浇段

图7.28 单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高度要求

1—叠合楼板;2—单面叠合剪力墙;3—保温层;4—外叶板;Δ1—内叶板拼缝高度;Δ2—外叶板拼缝高度

图7.29 单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连接构造

1—预制部分;2—后浇段;3—竖向连接钢筋;4—2Ф8;5—Ф8@200;6—外叶板;
7—保温层;8—连接件;Δ1—内叶板拼缝高度;Δ2—外叶板拼缝高度

图7.30 单面叠合剪力墙与女儿墙水平接缝连接构造

1—预制部分;2—后浇段;3—竖向连接钢筋;4—外叶板;5—保温层;6—连接件

2)双面叠合剪力墙

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最关键问题是墙板竖向连接时水平缝的抗剪问题。参照我国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DG/T J08),采用减摩擦原理,仅考虑钢筋和轴力的共同作用,不考虑混凝土的抗剪作用。

图7.31 预制叠合连梁示意图

1—后浇部分;2—预制部分;
3—连梁箍筋;4—连梁纵筋

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连梁,如图7.31所示。也可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梁。连梁配筋及构造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

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层内相邻双面叠合剪力墙之间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后浇混凝土与预制墙板应通过水平连接钢筋连接,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宜与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00 mm;水平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可采用如图7.32所示的连接构造。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高度不宜小于50 mm,接缝处现浇混凝土应浇筑密实。水平接缝处应设置竖向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连接钢筋在上下层墙板中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如图7.33所示。

②竖向连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且不宜大于200 mm;竖向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双面叠合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 m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且不应小于8 mm;两侧墙体与后浇段之间应采用水平连接钢筋连接,水平连接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7.32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连接构造

1—预制部分;2—后浇段;3—竖向连接钢筋;4—2Ф8;5—Ф8@200

①水平连接钢筋在双面叠合剪力墙中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如图7.34所示。

图7.33 竖向连接钢筋搭接构造

1—下层叠合剪力墙;2—上层叠合剪力墙;
3—竖向连接钢筋;4—楼层水平接缝

图7.34 水平连接钢筋搭接构造

1—连接钢筋部分;2—预制部分;3—现浇部分

②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宜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00 mm;水平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女儿墙的水平接缝连接构造如图7.35所示。

图7.35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女儿墙的水平接缝连接构造

1—预制部分;2—现浇部分;3—竖向钢筋连接

图7.36 叠合剪力墙环状连接筋构造

1—环状连接筋;2—预制构件内水平钢筋;
3—后浇混凝土墙段;4—叠合构件;
d1—间接筋间距;d2—墙体水平钢筋间距

叠合剪力墙后浇混凝土墙段与叠合构件之间应采用环状连接筋进行连接,连接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连接筋直径不应小于其所连接预制构件内水平钢筋的直径,连接筋间距d1不应大于其所连接预制构件内水平钢筋的间距d2,连接钢筋应紧贴梯子形网片的水平横筋布置,如图7.36所示。

②当后浇混凝土墙段仅一侧有叠合构件时,连接筋伸入叠合构件空腔内长度不应小于laE,伸入后浇混凝土墙段内长度不应小于1或伸至后浇段内最外侧纵筋内侧,如图7.37所示。

③当后浇混凝土墙段两侧均有叠合构件时,连接筋宜穿过后浇混凝土墙段,分别伸入两侧叠合构件空腔内且伸入长度不应小于laE,如图7.38所示。

④环状连接筋两端均应设置竖向插筋,插筋直径不宜小于10 mm,上下层插筋可不连接,如图7.39所示。

图7.37 后浇混凝土墙段一侧有叠合构件连接节点

1—环状连接筋;2—叠合构件;3—后浇混凝土墙段

图7.38 后浇混凝土墙段两侧均有叠合构件连接节点

1—环状连接筋;2—叠合构件;3—后浇混凝土墙段

图7.39 上下层竖向插筋构造

1—环状连接筋;2—上层竖向插筋;
3—后浇混凝土墙段;4—上层剪力墙;
5—下层剪力墙;6—下层竖向插筋;
7—楼板厚度

叠合剪力墙、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接缝处宜设置长度不小于200 mm的现浇混凝土墙段,墙段内应设置成型钢筋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笼纵筋不宜少于4根,且直径不宜小于10 mm及相应部位墙体竖向分布筋中的较大值。

②钢筋笼箍筋直径不宜小于相应部位墙体水平分布筋,间距宜与墙体水平分布钢筋一致。

空腔宽度不小于150 mm的叠合剪力墙与梁在平面内连接时,梁纵筋可直接错入叠合剪力墙空腔内,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剪力墙与梁之间宜预留不小于200 mm的现浇段,现浇段内至少应设置两道附加箍筋,箍筋肢数及直径同梁箍筋。

②当采用直线锚固时,梁主筋伸入叠合剪力墙长度应满足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关于梁直线锚固的有关要求,如图7.40所示。

③当剪力墙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筋端部加机械锚头的锚固方式或90°弯折锚固方式。采用机械锚固时,梁纵筋伸入叠合剪力墙水平投影锚固长度不宜小于0.4labE;采用弯折锚固时,梁纵筋伸入叠合剪力墙水平投影锚固长度不宜小于0.4labE并保证梁底纵筋向上,梁顶纵筋向下弯折,弯折长度不宜小于15d,如图7.41所示。

图7.40 框架梁与叠合剪力墙连接(一)

1—梁连接钢筋;2—现浇段附加钢筋;3—梁内纵筋;bw—叠合剪力墙宽度;H—梁高度;B—梁宽度

图7.41 框架梁与叠合剪力墙连接(二)

1—梁连接钢筋;2—现浇段附加钢筋;3—机械锚头;H—梁高度

叠合剪力墙与梁平面外相交时,梁端宜设计为饺接;连接形式可采用企口连接或钢企口连接,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采用企口连接时,剪力墙顶应设置企口,企口宽度Bw不应小于(B+40)mm,企口高度Hw不应小于(H+20)mm,B、H分别为梁宽度、梁高度,梁顶主筋伸入企口内长度不宜小于0.35lab,且应向下弯折,弯折长度不宜小于15d,梁底筋伸入企口内长度不宜小于12d,其中d为钢筋直径,如图7.42所示。

图7.42 梁与叠合剪力墙企口连接

1—梁主筋;B—叠合梁宽度;H—叠合梁高度;bw—叠合剪力墙宽度;Bw—企口宽度;Hh—企口高度

②当梁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跨度不大于9 m时,可采用钢企口连接。采用钢企口连接时,梁顶主筋伸入叠合剪力墙水平长度不宜小于0.35lab,且应向下弯折,弯折长度不宜小于15d,如图7.43所示,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有关要求。

图7.43 梁与叠合剪力墙钢企口连接

1—预埋件;2—钢企口;H—叠合梁高度;B—梁宽度;bw—叠合剪力墙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