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简介
《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这本书是由艾静,蒋健主编创作的,《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共有295章节
1
内容提要
为传承弘扬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加强医院中医特色内涵建设,教学相长,启迪后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近几年开展了临证漫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讲座沙龙陆续邀请院内外...
2
编委会名单
主 编 艾 静 蒋 健 副主编 仇 菲 余小萍 詹红生 沈知彼 姜水印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万 华 王 怡 王 琛 文小平 艾 静 朱抗美 ...
3
这里有宝藏(代序言)
这几天适逢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庆,老校友相见,最大的话题就是缅怀,我们缅怀自己的老师,想起当年我们年轻时,安静地坐着听刘树农老师逐字逐句讲解《温病条辨》...
4
前言
本书取名《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其中“四明”即指四明医院,乃曙光医院之前身,原为浙江宁波的别称,因其为宁波同乡会所办而得名,如今又赋予“四明”新的寓意,即明志、...
5
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 编委会名单 这里有宝藏(代序言) 前言 中医内科 重辨证用药和缓,立衡法推崇气血——颜氏内科对历代医家诊治思路的认识与应用体会 一、治学态度 ...
6
中医内科
▶▶▶主讲人:颜乾麟 主任医师,为国家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7年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
7
重辨证用药和缓,立衡法推崇气血——颜氏内科对历代医家诊治思路的认识与应用体会
颜乾麟 中国传统医药学源远流长,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现代的人们要想探究其底蕴,必须深入进去,全面搜索,仔细考察,认真研讨,方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我作为“国医大师...
8
一、治学态度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古方?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医的古籍、经典?某次出席访谈节目,主持人问我:“颜医生,请问几千年的古方是否适用于现在的疾病?”清代李中梓《本草...
9
二、历代医家若干诊治思路
颜氏内科从我的爷爷(颜亦鲁)到我的父亲(颜德馨)直到现在,和曙光医院一样已有百年历史。我爷爷在世时我随其抄方,我爷爷与我说他在出门诊之前总要先去翻翻医书,无论什...
10
海派中医颜氏内科名医及其传承
...
11
一、颜氏内科简介
颜氏内科起源于江苏孟河医派。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于江苏常州孟河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渐影响全国...
12
二、临证特色概要
(一)用药和缓,强调辨证 颜氏内科认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特色之一是用药轻灵精炼,“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主张轻可去实,反对动则乱施重剂...
13
三、代表性治法方药
代表性治法:活血化瘀法。 代表性方药:血府逐瘀汤。瘀血阻滞心络多见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四肢厥冷、舌质暗等,治疗时常用药物如桂枝、川芎、当归、桃仁、赤芍、红花、吴...
14
四、学术传承团队
详见下图。 颜氏内科学术传承谱系...
15
五、已有成就
海派中医流派颜氏内科基地位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4年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医楼在原有基础上翻新改造,装饰一新,以崭新面貌投入使用。这座上海市综合性医院...
16
精研潭思疑难证,老而弥勤授业忙——丁氏内科张伯臾学术经验介绍
蒋梅先 先师伯臾,乃蜚声国内的国医大家,长于内科杂病,辨证精确,用药严谨,常力挽危逆,屡起沉疴,深得病家信仰。先师临证60余年,忙于诊务,著述不多,然其尚实的治...
17
一、精古训,活用仲景方药
先师常说不善学者常以《伤寒论》为外感专著,其实书中所及,早已超越外感之藩篱,如能寻绎悟透其旨意则可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诊治中。故他提倡应用古方,有时虽可仅据一症而...
18
二、穷病根,善治疑难顽症
(一)追根溯源,攻补同施治多寐 先师曾治一位患“突发性睡眠症”20余年的患者,他追根溯源,标本兼治,使多年顽疾,痛苦顿消。先师在诊治中,据其不寐与嗜睡交替而作,...
19
三、学不泥古,独创新说
先师不仅熟读经典,学习前人经验,更善于结合临证心得,诠释经典而颇多发挥,在中医学术理论上有许多新的建树。此略举数例。 (一)心可受邪 先师据《难经》《素问》《诸...
20
四、杏林勤耕,内科教学成绩斐然
先师应聘到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当改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后,他就开始担任温病学及内科病证的讲课任务,授课病种有胃病、泄泻、惊悸、怔忡、失寐、痉厥、痿证、痹...
21
名中医张伯臾及其传承
...
22
一、名中医张伯臾简介
张伯臾旧影 张伯臾(1901—1987),男,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教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川沙人。20岁考入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
23
二、临证特色概要
张伯臾继承、发扬丁甘仁治外感热病贯通寒、温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治从温病及秽浊戾气,并深研《伤寒论》,以补温病之不足,对热病厥逆之变,治宗伤寒少阴寒化。其探...
24
三、代表方药
(一)清胰汤(原曙光医院院内制剂) [组成] 生大黄(后下)9g,玄明粉(冲)9g,枳实12g,生山楂15g。另:大血藤30g,败酱草30g(两味煎汤代水煎前药...
25
四、学术传承团队
(一)入室弟子 1973年前后,张伯臾接受上海中医学院64届毕业生郑平东、严世芸、何立人拜师,为首批入室弟子。在师徒相传的学术经验继承中,他们先后总结了张伯臾在...
26
五、已有成就
张伯臾古稀之年时,严世芸、郑平东、何立人三位先后拜师。在师徒相传的学术经验继承中,他们先后总结了张伯臾在诸多内科疑难杂症诊疗中的学术观点和丰富经验,出版了《张伯...
27
大江南北桃李遍,精研岐黄祛沉疴——丁氏内科严苍山学验探析
徐 燕 严苍山(1898—1968),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他师承名医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在近50年的医学生涯中,在内科杂病与外感热病方...
28
一、汇通中西求发展——海派中医
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下海派中医的特点。海派中医的特点之一是开放包容、和而不同。严苍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的观点,所以他本人对平衡观是质疑的。在《内经》当中,“平”...
29
二、儒医结合惠病家
严苍山的苍山之名取自范仲淹的一首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苍山性静,沉默少言,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长者,意愿弟子感悟而不灌输己见,是一位真正...
30
三、轻灵流通重脾胃
严苍山在临证治疗上是一位独特的医家,他有很好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上很有特色!当时的前辈对严苍山的评价都很高。我现在正在整理他的医案,有时也会在自己的临床上应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