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证经验

二、临证经验

(一)益气养阴,佐以凉血化瘀攻毒——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

夏氏认为辨治海绵状血管瘤应审证求因,强调从气阴入手。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管瘤的病机多为气阴两虚,血热夹毒。治疗时益气养阴为主,凉血化瘀攻毒为佐。常用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白芍12g,生地12g,何首乌12g,紫草9g,牡丹皮9g,土茯苓15g,蜀羊泉30g,木馒头30g,淫羊藿9g,玄参9g。阳不足则阴不长,故治疗中还加用壮阳调冲任之品:淫羊藿。同时还分部辨证加药。

(二)益气养阴、疏气化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

夏氏认为本病气阴两虚为本,火热为标,治疗时首重气阴,佐以疏气化痰之品。常采用“甲亢一方”:黄芪,党参,鳖甲,龟甲,何首乌,生地,白芍,夏枯草,制香附,八月札,佛手。临证时随证化裁,合理组方。如“甲亢二方”:黄芪,党参,怀山药,白芍,鳖甲,焦建曲,白术,禹余粮,夏枯草,制香附。适用于脾阳受损而致大便溏薄时。若心悸加青龙齿、远志,夜寐不安加酸枣仁,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肿痛加龙胆草。

(三)从气阴两虚入手,重用黄芪——治疗皮肌炎的经验

夏氏认为本病应从气阴两虚入手,瘀热阻络为发病之标。论治则,贵在益气养阴。常用黄芪、党参补益正气,北沙参、何首乌、麦冬、生地养阴清热,牡丹皮、紫草凉血活血,蒲公英清热解毒。夏氏重用黄芪,认为生黄芪的运用应贯穿皮肌炎的始终,临证处方时常用黄芪、党参,黄芪、北沙参等药对。

(四)气阴为本,结合脏腑辨证——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经验

气阴两虚为贝赫切特综合征反复发作的根本,湿热为本病发病的外来邪气,本虚标实是发病的实质。本病的发病与肝、脾、肾三经有关。主张在治疗时重视益气养阴以治病求本,并结合病情适当选用清热理湿之品。常以黄芪、党参、何首乌、北沙参、知母、玄参益气养阴,扶正固本,加川黄柏、金银花、牡丹皮、土茯苓等清热理湿。

(五)重阴阳辨证,内外合治——治疗暑湿流注的经验

夏氏认为诊断暑湿流注,首先须辨清它的阴阳属性。内治上不能单纯用清热药治疗,需用“轻可去实”法,内服消暑宣达、理湿和营之品,使暑湿由表而解。常用方药:大豆黄卷12g,淡豆豉12g,青蒿梗30g,荷叶9g,西瓜翠12g,冬瓜皮7g,当归12g,赤芍、白芍各12g,益元散(包)12g,炙甲片9g,忍冬藤、金银花各15g。外治上采用一笔消提毒消肿。

(六)急则泻之,慢性期则引火归原——治疗咽喉炎的经验

夏氏认为辨证此病,首当分虚实。实证为猝然起病,多因邪气壅遏咽喉所致,虚证多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久病及肾,肾气克伐太过,以致水亏不能制火,心火独亢。从脏腑着手,或为邪热壅肺,或为阳明实证,或为火不归原,分证辨治。急性期治宗实则泻之,引火下行,取大承气汤泻下之意,常用生大黄清泄火热之邪。经验方:射干6g,马勃3g,西藏果5g,挂金灯6g,薄荷9g,牛蒡子12g,金银花12g,牡丹皮10g,生大黄(另浸冲)15g。慢性期则引火归原,调理阴阳,用肉桂之同性之热药,使虚火得以归入肾原。更佐以重镇收敛之磁石、牡蛎,使归原之火不致重行上浮,故其效更佳。

(七)部位辨治,重用白降丹——治疗丹毒的经验

治疗面部丹毒常用以下药物:生大黄(另浸冲)12g,玄明粉12g,薄荷6g,牛蒡子12g,僵蛹10g,金银花12g,牡丹皮12g,赤芍6g。方中取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即所谓“以泻代清”之意。夏少农认为流火属湿热化火而成,宜利湿清解为主。常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化裁。夏少农认为治疗复发性丹毒,有时不用内服药,独用白降丹隔皮吊毒出邪法,使流火之毒吊出,而由脓疱中排出,就近去毒。

(八)就近及早出邪——治疗疔疮的经验

夏少农在急性外证的辨治中推崇张子和攻邪说。治疗疔疮,因邪而致病者,以出邪为首务,及早出邪,就近去邪。临证时夏少农对于疔疮火毒窜入阳明,急当清营解毒,防其传入心营。治以清热解毒汤。夏少农应用白降丹治疗疔疮独具特色。颜面部疔疮采用“香头吊”吊疔法速去其邪。烂疔用白降丹吊围。疔疮走黄治疗上以清火、解毒、凉血为主,气营两清,解毒护心,就近出度,去邪安正。常用主方为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以及五味消毒饮。

(九)清热利湿托毒,久则壮骨托毒——治疗附骨疽的经验

此病急性期以湿热为患,慢性期辨证以肾虚为本,虽有阴血凝滞内郁湿热,皆为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清热利湿托毒为主,移深就浅,常用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外治法上,用一笔消、太乙膏薄贴贴深压痛最明显处。慢性期以壮骨托毒法为主,正气盛乃毒邪可消。

(十)阴阳兼顾,寒热并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经验

本病辨证乃属阴阳寒热转化证。治则阴阳兼顾,寒热并用。常用方药如下:生黄芪15g,党参15g,鹿角霜12g,怀山药12g,生地12g,全当归12g,赤芍、白芍各9g,泽兰叶9g,桃仁9g,粉牡丹皮9g,金银花12g。

(十一)分型施治——治疗乳岩的经验

夏少农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学辨证理论和整体临床思维相结合,认为乳岩的发生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或恶毒蕴结相关。

根据乳岩的病因病机可分为以下4种证型: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恶毒蕴结型及混合型。

(十二)养阴疏化法——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经验

甲状腺腺瘤既有气郁、痰凝之实象,又有气阴两亏之虚象。治宜疏气解郁、化痰散结为主。夏少农根据疏气化痰养阴的治疗原则,确立治疗甲状腺腺瘤的基本治疗方药:白芍15g,玄参9g,夏枯草30g,海浮石30g,制香附12g,白芥子12g。

名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