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取名《四明中医书院讲习录》。其中“四明”即指四明医院,乃曙光医院之前身,原为浙江宁波的别称,因其为宁波同乡会所办而得名,如今又赋予“四明”新的寓意,即明志、明德、明医、明学,正与此学术沙龙的主旨相契合。为了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加强医院中医内涵,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中医思辨能力和诊疗水平,弥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短长,由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教研室特开设了“临证漫谈”学术沙龙专题讲座。为了使学术传承更系统、更完善、更具代表性,遴选了沪上较有影响的临床家、教育家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名中医工作室等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作为主讲人,设立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框架,以一师、一法、一方、一药(技)为主线,通过梳理其学术渊源、传承脉络及团队成果,建立了名医传承教学体系。以每月一讲的形式,让临床医学生感受师承教育的精华,名师医德的风采,体验中医的神奇疗效,坚定中医专业信念,通过沙龙与名医对话交流,以“课后随感”形式,得到教育的反馈和考核。在当今中医院校录取分数不高、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的形势下,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在迷茫中看到方向、在探索中觅到曙光,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转化成现代学生的临证思维,使中医传承人才培养与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名中医经验特色教学课程,故而特将其编撰成集。
由于本系列讲座旨在探索培养学生德技双馨的模式,不仅已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项目,而且也是四明导师团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还将邀请院外以及境外的专家学者,甚至让部分确有疗效的民间中医走上讲堂,拓展学生对传统医学及文化视野,力求能为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间架起一道桥梁。
我们的路还很长,且任重道远。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众多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科室主任和主讲人的鼎力配合,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学科跨度广、时间周期长,编撰过程中难免错漏,恳请指教。
编 者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