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证特色概要
(1)临证注重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整体观,既强调人与自然为一体,也强调机体内部脏腑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个体疾病的治疗,应该全面认识,整体把握;动态观是指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机病理及证型差异,灵活调整治疗措施;平衡观则是在治疗疾病中,应注意阴阳、寒热、虚实、气血以及脏腑间的平衡。
(2)发挥应用东垣学说:蔡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对东垣所论“元气”“阴火”概念加以阐释,认为从阴阳学说来看,阴代表内,阳代表外,阳代表正气,阴代表邪气。东垣所论元气,实质即指正气,所指脾胃之气下流,实指正气不足;而所论阴火,实质为邪火,所谓阴火上乘,实质为邪火上炎。因此,火与元气的关系实质也是邪正相争的关系。同时蔡教授对东垣学说中的用药特点如升阳气与降阴火并进、扶脾阳与养胃阴兼顾、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等做了总结发挥。这些认识,对临床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3)治脾胃安五脏:蔡教授根据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擅长以脾胃为核心调治内科杂病,创立和研制了一系列的治法和有效方剂。蔡氏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是“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土位”,用健脾清化方(肾病)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蔡教授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火与元气不两立”,提出健脾清热的治法,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糖尿病。根据东垣“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蔡教授创立了健脾化痰方来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外,蔡教授采用健脾养肝法治疗肝硬化,用健脾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等,均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独创性地提出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是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是脾虚瘀热内蕴。蔡教授率先以健脾益气、清热活血和化痰解毒法治疗癌前病变,先后开展了“慢性胃炎证实质的研究”和“从病理形态和细胞动力学角度观察乐胃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的研究,并获得了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研制的院内制剂乐胃煎(目前已更名“莪连颗粒”)至今应用已近30年,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症状总有效率为88.3%,病理总有效率为76.5%。
(5)率先提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是肝旺脾虚:据此,蔡教授提出抑木扶土、柔肝缓急、酸敛收涩治法,并研制了治疗该病的经验方——肠吉泰。临床研究表明,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总有效率为82.67%,可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便性状,减轻急迫症状,同时减少患者腹痛程度、腹胀程度,并且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精神、睡眠状态等生活质量。蔡教授主持的课题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从肝脾论治的临床实践及其作用机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6)脾虚瘀热内蕴是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核心病机:为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蔡教授确立了“健脾益气、清热活血、化痰解毒”的治疗方法。并制定了“乐胃煎(莪连颗粒)”“胃一方”“胃二方”和“新胃方”等一系列的协定处方及院内制剂。
(7)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脾肾虚弱为本,大肠湿热为标,虚实寒热错杂:在急性发作期治疗重在祛邪,以清热化湿、行气活血为主;慢性迁延期治疗重在固本,以调补脾肾,兼以活血化湿解毒为法。蔡教授制定了健脾清化方及灌肠方等协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