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荪创立“三步助孕法”,提高受孕率
对于部分难治的不孕症患者,经多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方法不能成功者,可运用“三步助孕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蔡小荪根据中医学生殖理论及其治疗不孕症、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70余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三步助孕法,分别为促排卵前育肾调经、移植前后健肾助孕、妊娠后益肾安和,经临床验证,能有效提高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三步助孕法诊疗思路如下。
1.第一步:促排卵前育肾调经 《女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要求孕育、调经是一个先决条件。但必须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盈,月事才得以如期来潮,从而具备孕育的功能。月经失调,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和经量过多、过少,崩漏,闭经,痛经等,要根据各种致病原因,分别治疗,为孕育创造条件。有些病例,经事调准,随即怀孕。治疗大法拟为育肾调经。
(1)经后期即卵泡期,为经净后至排卵前,此期血海空虚,属于在肾气作用下逐渐蓄积精血之期,有重阴转阳,冲任气血活动健旺的趋势,设育肾通络方,育肾填精,阴阳并调,兼具通络作用,通络即疏通胞脉之意。方药为:云茯苓、大生地、怀牛膝、路路通、公丁香、制黄精、麦冬、淫羊藿、石楠叶。该方阴阳平衡,兼有通络之功,冀使阳施阴化,阴精充盛,而利于外泄。在临床观察中,起到促进卵泡生长发育以及促进输卵管蠕动通畅的作用。
(2)经间期和经前期,即排卵期和黄体期,为排卵前至下次经行前,此期胞宫气血充盈,肾气充盛,阴长阳盛,设育肾培元方,意在育肾温煦,暖宫摄精。方药为:云茯苓、生地、熟地、仙茅、淫羊藿、鹿角霜、女贞子、紫石英、巴戟天、麦冬、山茱萸。此期黄体出现,分泌孕激素,可使基础体温升高0.6℃左右,而育肾培元方中通过温煦暖宫之药可起到健黄体的作用,使机体利于受孕,这也是中西融汇相通之处。
(3)月经期调经以理气行血为主,设四物调冲汤为基本方:炒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制香附、怀牛膝、柴胡,经行后服用。
虽然育肾调经为促排卵前主要原则,但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当根据病因及主症审因论治。常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行腹痛,量多如注,系宿瘀内结,易于盆腔内引起粘连,以致运卵通道不畅,蠕动障碍,累及卵巢则引起功能失调,可加用活血化瘀消癥之品如赤芍、牡丹皮、桃仁、桂枝、皂角刺、水蛭等;如痰湿阻滞,加用白芥子、制胆南星等利气豁痰;如痛经甚者,行经时尚需加调经止痛药,加用吴茱萸、乳香、没药、艾叶等;合并慢性盆腔炎,加用大血藤、败酱草、鸭跖草等清热解毒之药;如抗精子抗体阳性,加用黑大豆、贯众等。育肾通络、育肾培元在临床上起到促排卵、健黄体的作用。其育肾填精,阴阳双补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为IVF-ET促排卵前准备,促使获得更多优势卵泡。
2.第二步:移植前后健肾助孕 移植胚胎能否成功着床,为IVF-ET中最关键一步。在治疗不孕症中,此阶段为IVF-ET特有,此阶段应以健肾助孕,设健肾助孕方:党参、云茯苓、白术、黄芩、川续断、杜仲、桑寄生、苎麻根、白芍等。从胚胎植入前7日至胚胎植入后14日,即从鲜胚周期取卵后服用至确诊生化妊娠时。方中健肾药选用补肾药川续断、杜仲、桑寄生,取其强健之意,IVF植入前子宫内环境应该适应胚胎的种植生长,此时调和脾胃,亦当胃气当降,脾气当升,脾胃之气和则胎气亦安;孕卵着床发育有力,阴阳气血达到平和状态则胎儿易健固。以党参、茯苓、白术等益气健脾;黄芩配白术,清热安胎圣药可减轻胚胎植入后出现的发热不适。对于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有多年求孕过程,或者年龄较大,家庭环境和周围舆论的压力及移植前后的焦虑等因素,势必导致肝郁气滞,影响阴阳平衡,气血不调,给着床带来不利因素,此时要酌加柔肝之药白芍,取芍药甘草汤之意,可重用12~15g,并给予疏导,使心情舒畅、忧急缓解、气血调和、脏腑经脉功能恢复正常,为胚胎着床创造有利环境。
3.第三步:妊娠后健肾安胎 IVF-ET的妊娠流产率高于自然妊娠流产。多有肾气不足,不易受孕,一旦受孕后,应保胎至孕3个月或超过上次最大流产月份,再者即使精子、卵子都是来源自己的,而非自然因素,孕后仍当健肾固胎。前人有肾以系胞之说,《女科经纶》云:“胎系于肾,肾气壮则胎固而可安。”故胎孕与肾密切相关,怀孕之后,对肾气的保护至为重要。肾气充盛则冲任二脉系胞有力,胎气得肾气滋养而益健。方设益肾安和方:杜仲、川续断、狗脊、桑寄生、炒党参、炒白术、淡黄芩、紫苏梗、白芍、大生地、苎麻根。益肾健脾和胃以安胎。孕后以茯苓、炒白术配伍,取其健脾生血之功。如泛呕、恶心等症状甚者加姜半夏、姜竹茹、吴茱萸。如苔黄腻有热象,可予姜川连。如怀孕时见鼻塞等感冒之象,予桔梗、前胡。
案1
赵某,女,34岁。
初诊(2012年9月27日) 主诉:结婚1年未避孕未孕。
病史:月经史15,4~5/29~30日,量中,色红,有血块,偶有痛经。末次月经(LMP)9月6日,持续5日,色暗红、痛经可忍。伴有肛门坠胀,服益母草缓解。前次月经(PMP)8月11日,持续4日。生育史:0-0-0-0。结婚1年未避孕未孕。刻下:经前左下腹隐痛,乳房胀痛。舌质偏红,苔薄黄略腻,脉细弦。
查体:纳可,寐可,二便调,有偏头痛,乳腺小叶增生,慢性咽炎。现求调理求嗣。男方精检正常(报告未见)。(2012年9月14日)仁济医院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复查片诊断:子宫腔正常,双侧输卵管通而极不畅。(2012年9月19日)B超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2012年5月26日)催乳素(PRL)368.10ng/ml,卵泡刺激素(FSH)6.13mIU/ml,黄体生成素(LH)6.29mIU/ml,睾酮(T)0.53ng/ml,雌二醇(E2)161.40pg/ml,孕酮(P)1.09ng/ml。(2012年5月2日)抗精子抗体阴性。(2011年11月26日)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正常范围。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输卵管炎性疾病。中医诊断:不孕症,痛经(湿热蕴结下焦)。治拟清热化瘀通络。处方:
大血藤30g,牡蛎(先煎)30g,桃仁10g,牡丹皮10g,生蒲黄(包)15g,延胡索12g,香附15g,五灵脂12g,小茴香3g,艾叶3g,砂仁(后下)3g,黄芩10g,六曲10g,川楝子9g,皂角刺20g,路路通10g,乌药9g。
7剂。
二诊(2012年10月18日) 经期腹痛已减轻。LMP10月4日。苔薄黄根厚,脉细弦。治法同前。处方:
9月27日方加女贞子9g。12剂。
三诊(2012年12月6日) LMP11月11日,痛经好转,夜寐安。苔根略腻质淡,脉细弦。处方:
大血藤30g,牡蛎(先煎)30g,桃仁10g,牡丹皮10g,生蒲黄(包)15g,延胡索12g,香附15g,砂仁(后下)3g,炒川续断9g,小茴香6g,路路通12g,菟丝子15g,郁金6g,合欢皮30g。
12剂。
四诊(2015年7月2日) 时历2年,期间流产2次。(2013年4月4日)药物流产,怀孕42日,因阑尾炎用药,做药物流产。(2014年11月24日)药物流产,停经10周,发现胎心消失4日,诊断稽留流产。LMP6月22日,持续5日,量中,有小血块,痛经(-)。经前伴有偏头痛。刻下:纳可,夜寐不安,易早醒,二便调。苔根腻中燥舌红,脉细弦。处理:治拟益肾培元兼疏风化湿。处方:
仙茅10g,淫羊藿12g,生地10g,熟地10g,鹿角霜10g,紫石英10g,女贞子10g,黄芩12g,巴戟天10g,麦冬10g,山茱萸10g,炙龟甲9g,当归15g,川芎6g,大血藤30g,佛手片9g,砂仁(后下)3g,白芷3g,蔓荆子9g,首乌藤30g,藿香9g,佩兰9g。
12剂。
五诊(2015年7月16日) 值经前。LMP6月22日。苔薄黄质淡胖,脉细弦。处理:①目前观察。②经净后予服用清热化瘀通络,佐以安神定志之剂。处方:
大血藤30g,牡蛎30g,桃仁10g,牡丹皮10g,生蒲黄(包)15g,延胡索12g,香附15g,砂仁(后下)3g,炙远志5g,黄芩10g。
7剂。
六诊(2015年7月30日) 值经净后,LMP7月20日,持续5日,量多,色红,无血块,周身酸痛,服上药后无不适,自觉乏力,纳可,睡眠浅,易腹泻,有里急后重感。苔薄腻质淡,脉细弦。生育史:0-0-2-0。
辅助检查:(2015年7月29日)阴超示子宫质地不均,小肌瘤可能(前壁肌层低回声,直径5mm),左卵巢内囊性结构(无回声区,直径10mm)。(2015年7 月23日)P0.35ng/ml,E249.29pg/ml,FSH6mIU/ml,LH5.33mIU/ml,PRL16.95ng/ml,T0.1ng/ml。治拟蔡氏膏用法,益肾通络,兼清泻肝火。处方:
白茯苓12g,生地10g,怀牛膝10g,路路通10g,丁香3g,制黄精12g,麦冬10g,淫羊藿12g,石楠叶10g,降香3g,川续断12g,菟丝子15g,炙远志6g,丹参12g,合欢皮12g,砂仁(后下)3g,蒲公英30g,葛根12g,牡丹皮10g,焦栀子9g。
12剂。
六诊(2015年8月15日) 时下偏头痛,苔腻质暗,脉细弦,晨起体重。治拟化湿和中,清瘀。处方:
制胆南星9g,白芥子3g,炒白术12g,苍术9g,云茯苓12g,茯神12g,川厚朴9g,炙远志6g,制半夏9g,当归15g,川芎6g,巴戟天10g,淫羊藿15g,黄芩10g,怀牛膝12g。
7剂。
七诊(2015年9月17日) 主诉:停经33日。LMP8月15日。9月15日东方医院血P35.55ng/ml,β-HCG3330.00mIU/ml。治拟益肾安和法。处方:
炒党参12g,生黄芪12g,炒白术12g,茯苓12g,茯神12g,川续断12g,桑寄生12g,当归9g,制黄精15g,苎麻根12g,炒白芍15g,紫苏梗6g,砂仁(后下)3g,钩藤15g。
7剂。
以此法续治3月余。随访,于2016年7月28日顺产一女婴3.08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