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温法

五、温法

(一)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是从治疗表证、寒证、实证的桂枝汤变化而来,是桂枝汤加饴糖倍芍药而成,其治疗则为里证、虚证、寒证。方中饴糖为君,桂枝、生姜配饴糖则辛甘化阳,芍药配饴糖、大枣、甘草则酸甘化阴,六药共成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方中不直接用补益之人参、白术等(理中丸),而是采用药物性味转化来调整阴阳平衡,这对于临床上有中焦虚寒的患者,又不适宜服用理中丸类人参、白术等直接补益法时,具有特殊意义。

(二)一方治疗三经同病——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少阴吐利、阳明寒呕。其中吴茱萸本就有温脾胃、暖肝肾、降逆止呕的功效,再配以人参、大枣、生姜加强补虚降逆,共成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药典》中吴茱萸的常用剂量9~12g,但临床试验发现在这个范围内患者常会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而药用6g以下则不会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产生。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要注意减少吴茱萸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