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一、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王绵之是一个中医学家、教育学家,主持首部方剂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并创建了方剂学科。

王绵之于1956年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方剂教研组组长,1957年开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工作。王绵之是中国中医方剂学科的创建人,他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忘我的精神,主持了方剂学科的早期创建,制定教学大纲,编著了全国中医院校第一部方剂学教材;先后指导了中国首批方剂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其所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方剂学》《中医药概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教学参考丛书”《古方钩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85年版)》及《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等学术著作在学界影响甚广,对中医方剂学科的构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仍他当时的教案和书稿,当时刚刚创建中医学院,没有丰富的教材资源,教师全凭借自己的学识,书写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作为一个家传十九代的杰出中医学家,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共享。“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江浙有许多绣娘即使绣得再好也不愿意教徒弟,因为很多人都有“教了徒弟饿死师傅”的这种想法。但是王绵之胸怀远大,虚怀若谷,愿把金针度与人,愿意与他人分享。在这种思想理念下,他举办了很多期全国方剂师资培训班。这些书稿是他组织了几次全国中医药方剂师资培训时的讲稿,被视为珍贵的文献资料。许多所中医药院校方剂教研室的老师都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来学习王绵之的经验。全国中医院校很多人都间接地成了他的徒弟徒孙。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是王绵之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方剂师资进修班授课时的讲稿

可以说王绵之是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包括27名方剂学硕士、9名博士、全国兄弟院校60余名方剂讲师以上的教师及高级医师。如今,由王绵之创建和指导建设的国家重点方剂学科已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成为中国培养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由王绵之亲手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弟子以及当年全国高级方剂学师资培训班学员桃李满天下,已经成为方剂学界的精英,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芬兰等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绵之的教学非常有特色,他是一个方剂学的大家,并且有十几代的家传和师承。在方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老师们像是在教医古文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文学,有时会有点抽象,我们一般认为讲中药、方剂枯燥无味。而王绵之讲方剂则独树一帜,十分生动,学生们不仅不觉得枯燥,而且感到是一种享受。他遵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会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最新的西医学知识,旁征博引,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他每讲典型方剂,总要从人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讲到药品选用、方剂配伍;从单味药性讲到君、臣、佐、使,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听王绵之讲课的也有些是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可以说王绵之在培训的时候也是教学相长。给学生的感受,他不是在讲方剂,而是在讲中医学的医术和美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的研究生必修课就是听王绵之的教学录音,当时我们整理了他的录音稿,作为他行医六十周年暨80岁大寿的礼物。

王绵之与航空航天事业也有不小的关联,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迅速,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也超出了很多国家如美国和俄罗斯的预期,因为我们的宇航员会很快地恢复。航天员离开地球和回到地球都会感受到重力的变化,这种超重和失重的状态对全身器官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心脏、脑和骨骼等都有非常大的损害。挑选宇航员的时候,因为本来就是精英,所以不会有一点点瑕疵。一般国外的宇航员的恢复是很慢的,回到地球都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恢复期,但是中国宇航员可以突破这一点,我们的飞行员可以反复上天,这和我们王绵之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功劳分不开的。首席医监是王绵之的博士,她请王绵之亲自给航天员把脉,是王绵之为航天员调理身体才使航天员可以迅速地出来与公众见面宣讲。其实早在神五发射时,王绵之就已经采用中医方法为杨利伟调养身体,神六上天前几个月和回到地面后,王绵之已经80高龄,不辞奔波劳累,亲自对费俊龙和聂海胜进行中医调理保健。在此基础上,王绵之还和航天医学工作者共同研发出太空养心丸!神六的宇航员回到地面及上天之前,都是王绵之守在航天城给他们进行中医调理。王绵之把古老的中医运用到航空航天科学上,他组方的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与神七同时名扬天下。太空养心丸在太空站得到了推广。此前俄罗斯的航天员多半是采用朝鲜的高丽参,人参补气只是一个方面,王绵之的太空养心丸却可以做到综合的调理,对心、脑、骨骼和肾脏等均有保护和改善,体现了中医药对航空航天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神七上天,举国欢庆,而带上太空的中成药太空养心丸,也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而为此亲自处方,不计名利,默默为航天事业进献心力的老人正是王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