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的其他症状表现

胃肠病的其他症状表现

胃肠病除了上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表现,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嗳气

1.嗳气的定义

嗳气就是平常人们常讲的打饱嗝,往往出现在吃完饭之后。这种“打嗝”声只有一个音符,持续时间较长,而且间断的时间较长,为间歇性的。嗳气常常发生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病中。

2.嗳气的病因

嗳气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突然吸入大量的空气,或者是胃酸过少,无法分解食物,使得食物发酵,生成气体,气体从胃部冲击咽喉所造成的。

3.嗳气的种类

在中医看来,嗳气有实证和虚证。“实”指的是吃完饭之后出现的嗳气;“虚”指的是空腹时出现的嗳气。

(二)呃逆

1.呃逆的定义

呃逆也是人们平常所讲的打嗝,患者发出的这种“音乐”声也只有一个音符。这种音符是连续性的,且比较频繁。患者在发出“音乐”声的同时还会“跳舞蹈”,即身体颤抖、肩膀耸动。呃逆和嗳气一样,主要发生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病中。

2.呃逆的病因

呃逆主要是由于胃部的气体上行,对咽喉进行冲击造成的。

3.呃逆的种类

在中医看来,呃逆主要分为胃阴不足造成的呃逆、气郁痰阻造成的呃逆、胃火上逆造成的呃逆、胃中寒冷造成的呃逆。

(三)泛酸

1.泛酸的定义

泛酸指的是胃、食道内感觉发酸,或者口腔中有酸味,或者口吐酸水等。

2.泛酸的病因

泛酸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例如,饮食过多,易损伤肝脏,容易引起泛酸;胃酸过多,也能够导致泛酸。

3.泛酸的种类

泛酸可以分为吞酸和吐酸两种,吞酸就是前面所说的胃、食道内感觉发酸,而吐酸则指的是口吐酸水。在中医看来,可以把泛酸分为脾胃阳虚、脾虚肝盛两种类型。

(四)反胃

1.反胃的定义

反胃指的是进食之后,食物在胃中潴留,没有被消化掉,最终吐出的病症。具有反胃症状的患者一般是早上吃饭,晚上吐出;或者晚上吃饭,早上吐出;或者吃饭之后,一两个小时之后吐出。

2.反胃的病因

导致反胃的原因很多,如年龄过大、身体衰弱、久病不愈、身体疲惫、精神抑郁等都可以导致反胃。

3.反胃的分类

在中医看来,可以将反胃分为寒饮内停导致的反胃、痰气交阻导致的反胃、命门火衰导致的反胃、脾胃虚冷导致的反胃。

(五)食欲不振

1.食欲不振的定义

食欲不振指的是厌食,不想吃东西,见到或者闻到食物就恶心、呕吐,即使吃东西,也吃得比较少。

2.食欲不振的病因

饮食不节制、食用过于油腻及生冷的食物、暴饮暴食以及精神上郁郁寡欢都是食欲不振的病因。

3.食欲不振的种类

在中医看来,可以把食欲不振分为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肝气犯胃、脾胃湿热等证。

(六)呕血

1.呕血的定义

呕血指的是胃、食道等部位出血,并通过口腔吐出。

2.呕血的病因

一般来说,呕血的始作俑者是胃黏膜的炎症。如果胃黏膜已经出现了炎症,并导致胃黏膜破裂,这时患者若不加注意,大量饮酒或者吃一些刺激性食物、药物等,就会导致胃部出现溃疡,从而造成呕血。

3.呕血的种类

在中医看来,可以把呕血分为气血两虚、火盛血热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