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每天排便的好习惯
排便是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如果正常排便,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排便出现异常,则会带来很多痛苦和尴尬。排便的正常与否,也反映出胃肠功能的好与坏。
(一)排便原理
粪便是进入人体中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剩余的没有营养价值、人体不再需要的食物残渣。粪便一般都会储存在大肠的直肠中,一旦直肠中粪便积累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刺激直肠黏膜的神经,直肠黏膜中的自律神经一方面把信号传递到大脑中,人体就会产生排便的意愿,这就是人们常讲的便意。同时,直肠黏膜中的自律神经还会把信号传递给大肠,在这种信号的刺激下,一部分储存在结肠中的粪便通过结肠运动,输送到直肠里面去,最后通过肛门括约肌的作用,使粪便排出。

(二)便秘
很大一部分便秘症的出现,并非是由于胃肠功能出现问题造成的,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有些人忽视自己的便意,虽然已经产生了便意,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急,如赶车、开会等,或者场合不合适,而将便意强行压制下去,时间久了,便意就会减弱,甚至不会再有便意的感觉,即使粪便在直肠中已经“粪满为患”,但是直肠黏膜的神经仍然无动于衷,便秘症就这样产生了。患有便秘症的人往往具有没有便意、排便困难等症状,这是由传送信号的直肠黏膜神经不再敏感造成的。
(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1.有了便意之后就排便
便意→排便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因此有了便意之后,就应该顺其自然进行排便,最好每日都要排便,及时将人体内的食物残渣排泄出去,千万不要经常性地抑制便意,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便秘。
2.最好早饭后排便
早饭之后的时间,是胃肠黏膜感受刺激最强烈的时刻,人很容易产生便意,因此此时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3.便秘症患者排便应注重规律性
便秘症患者往往没有便意,因此患者不要等到有便意的时候才排便,可以每日在规定的时间内排便,如早饭之后,形成规律,久而久之,也能够治愈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