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的生理功能
胃肠都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胃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人体对食物的充分吸收,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从而更好地完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胃的主要功能
1.消化功能
胃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在胃中的特殊物质胃酸、胃液素和脂肪酶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胃的黏膜上有很多褶曲,当食用的食物进入胃之后,胃一旦和食物接触,褶曲就会受到刺激,从而促进胃液的分泌,胃液包括胃液素、胃酸、脂肪酶等物质。
(1)对蛋白质的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由于胃酸的化学作用,而分解为聚酸蛋白质,随后分解的聚酸蛋白质在胃液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蛋白胨和其他蛋白类物质。
(2)对脂肪的消化
胃液中的胃液素和脂肪酶(高度乳化的脂肪分解酶,能够分解乳酪、油脂中的脂肪,其分解活性受到胃酸的抑制,只有在胃酸浓度较低的环境中,其活性才会增强)还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搅拌机”
胃体是由胃壁构成,胃壁由肌肉(包括轮状肌、纵层肌以及斜层肌)、浆膜、黏膜下组织、黏膜等组成,食物进入胃之后,胃壁上的肌肉就会自动发生蠕动运动,这种蠕动往往呈现波浪式的运动,从贲门部推向幽门部,由强到弱,食物就是凭借胃壁肌肉的蠕动而被搅拌成糊状的,同时,还要加上胃液这一搅拌“配料”,使得食物被充分搅拌,直到最后被送入十二指肠。
3.“临时储存器”
除了上述两种功能,胃还具有暂时储存食物的功能,当进入体内食物过多时,一旦小肠不堪重负,胃就会转变角色,成为食物的“临时储存器”。
4.“杀菌高手”
胃液中的胃酸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因此即使病菌侥幸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很大一部分往往逃不过胃酸的“法眼”。
(二)小肠的主要功能
1.转变食物性质的功能
十二指肠有转变食物性质的作用。食物中经过部分消化程序的酸性乳糜会在胃壁的蠕动作用下以幽门为通道,进入十二指肠,这些酸性乳糜在小肠消化液的作用下,由酸性物质转变为碱性物质。
2.消化食物的功能
小肠分解的食物主要是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的脂肪也是由小肠消化的。小肠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主要包括脂肪酶、麦芽糖酶、肠肽酶、乳糖酶、蔗糖酶等消化酶。肠液中的脂肪酶能够对少量的脂肪进行分解,使其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肠液中的肠致活酶能够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原发生作用,将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从而使得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等物质。
3.吸收食物的功能
正是在小肠中,由于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得各种食物变为可供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并且通过小肠吸收。

(三)其他消化器官的功能
1.胆汁的功能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分泌出来之后如果人体内没有食物或者食物较少,胆汁会储存在胆囊中备用。当人体进食之后,进入十二指肠的脂肪就会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再加上自律神经的作用,胆囊收缩,总胆管门户打开,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内,胆汁中的胆盐能够有效地促进脂肪的乳化。
2.胰腺的功能
当肠内黏液受到脂肪、脂肪酸、盐酸等的刺激时,能够产生胰泌素;或者看到好吃的食物、闻到食物的香味,都会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这些消化酶能够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的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