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的营养特点

产后的营养特点

女性在分娩时,由于将妊娠期间积蓄的大部分能量消耗掉,因此在哺乳期所需要的营养远远超过妊娠后期,这就需要女性在产后恢复期补充额外的营养。不过,由于产妇脾胃比较虚弱,因此在产后的1~2天内应当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待食欲和身体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调理。

1.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质

优质的蛋白质不仅能够增强产妇的抵抗力,还可以提高乳汁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宝宝大脑发育。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产妇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当比正常女性多20克,即70克左右。

2.卵磷脂与脂肪合作

脂肪是产妇获取能量的来源之一,特别是剖宫产或做会阴切手术的产妇,摄入适当的脂肪能够减轻炎症及其并发症,并且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此外,产妇摄入的部分脂肪会进入乳汁中,对宝宝的大脑以及神经中枢发育有重要的作用。不过,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导致产妇肥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脂肪应选择植物性脂肪或与含有卵磷脂的食物搭配食用。

3.碳水化合物不可少

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它是产妇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适量摄取能够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帮助产妇维持正常血糖、消除疲劳感,能够减慢脂肪代谢,能够促进食欲,等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糖”都适合产妇食用,一般来说,产妇最好食用复合式碳水化合物,同时搭配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种调理方式不仅能够减慢人体消耗的速度,还能够促进对碳水化合物中氨基酸的吸收。

4.矿物质不可少

矿物质是产妇营养的必须,特别是对铁的需求最为迫切,因为宝宝在出生前储备的铁在四个月之后就已经所剩无几了,因此需要从食物中额外摄取。

5.维生素不宜过多

产妇对于维生素的需求量比妊娠期有所增加,因为摄入的维生素不仅要维持自身代谢,还有很大一部分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所以需要在饮食中增加摄入量。不过,维生素不是摄入越多越好,像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反而会对宝宝不利。所以,应遵循医嘱,严格控制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