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无论是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都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它虽然不会引发炎症感染,却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排尿困难、便秘、尿频以及失禁等。
〖诱发原因〗
1.分娩时,在子宫颈口尚未完全开放时就憋气、用力。
2.会阴受损或者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使子宫失去支撑物,极易引起脱垂。
3.产妇体质虚弱,产后经常咳嗽、便秘,使腹腔压力增加,易造成子宫脱垂。此外,经常仰卧也会造成腹压升高。
4.产后提重物,或者长时间蹲坐、站立,会促使子宫脱垂。
〖症状表现〗
1.腰部酸痛,阴道内疑似有球状物脱出,会阴处有明显的下坠感,用力后易出现尿失禁等。这些症状在走路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以减轻。
2.若子宫脱垂较严重,与阴道壁等发生摩擦后形成感染、溃疡,导致分泌物增多。
〖防治方法〗
1.日常护理
(1)产妇在产后42~60天内不宜进行过重的劳动,尽量避免长时间的蹲姿势。
(2)积极防治以增加腹压的慢性疾病,如便秘、咳嗽等。
(3)保证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防止子宫脱垂。
(4)注意局部卫生,对于仍在阴道中的子宫,应进行局部清洁卫生;对于子宫露于阴道外口的出保持局部清洁外,还应在内裤上垫柔软的纸垫,以减少子宫与异物的摩擦;对于完全露于阴道的子宫,应当用布垫托起包好,避免破溃。
(5)产妇无论是卧床休息还是下地活动,都应当经常更换姿势,以免子宫非正常性移位。睡觉时,应将臀部或者脚部垫高,高度在为两块砖的高度。此外,如果子宫脱垂比较明显,应经常做膝胸卧式,即跪在硬板上,身体向前倾,使头部置于床上,将脸转向一侧,两臂微曲向前伸,臀部抬高,与大腿呈直角。该姿势能够防止子宫继续脱垂。
2.使用子宫托
子宫托置于体内的一种器具,可用来治疗轻度子宫脱垂,防止重度子宫继续下降。过了产褥期之后,产妇就可选择大小合适自己的子宫托。
(1)子宫托一般晨起放入,晚上临睡前取出,保证每天至少取出一次。
(2)刚开始使用时,每隔1、3、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在身体无不适情况下每年复查一次。
(3)使用子宫托前应先将体内废物排净,如果阴部较干涩,可在子宫托上涂抹少许清水或者润滑油。
(4)子宫托应定期进行消毒,在肥皂水或者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
(5)使用子宫托后若白带增多,产妇每晚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当子宫脱垂有所好转时,可换小一号的子宫托。
(6)会阴重度撕裂、生殖道炎症、脱垂的子宫无法还原于阴道内以及宫颈过度延伸、尿瘘、肛瘘、产褥期产妇不适合使用子宫托。
3.运动

步骤一:产妇双脚分立,距离比肩膀要宽,收缩臀部肌肉;双脚脚尖朝外,双手侧展平举至与肩膀呈一条直线。保持这个姿势,有节奏地做半蹲、站起的动作。
步骤二:产妇仰卧,双手自然斜放于身体两侧,掌心贴地,双腿屈曲,脚面着地,臀部和会阴处收紧。保持这个姿势,先抬起臀部,然后依次将下背部、腰部、上背部抬起,身体仅依靠上肢、肩膀和双脚支撑,大腿与地面几乎保持平行。静止10秒钟,再按照相反的顺序依次缓缓落地。
步骤三:产妇俯卧,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将头部、锁骨上方抬起,双眼注视前方;双腿伸直分开,慢慢向上抬起。当抬至极限后,保持10秒钟,然后将腿慢慢落至离地面3厘米的高度,再将双腿向两侧做分开、合并的动作。重复10~20个。
4.外敷熏洗
(1)取川乌、五倍子各9克,用水煎后调入60毫升的醋,对患处进行薰洗。
(2)取金银花、紫地丁、蒲公英、各30克,蛇床子、苦参片、黄柏各15克,桔矾10克,黄连6克,水煎后薰洗,对子宫脱垂伴有感染流黄水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3)取鸡内金、五倍子各6克,赤石脂9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贮瓶中密封。先用五倍子水煎后薰洗外阴部,擦干后用棉球沾上药粉扑在患处,然后将子宫纳入阴道中,并用月经带托住,早晚各1次。
5.口服用药
(1)口服补中益气丸6克,每天3次;口服人参健脾丸6克,每天三次;口服健脾滋生丸9克,每天3次。
(2)取金樱子根60克或者白背根,水煎服;取枳壳30克、茺蔚子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取白前、山药、桔梗、土牛膝、广木香、丹参、花粉各30克,山茄、土大黄各15克,铁菱角6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2次。
6.食疗药膳
荔枝黄酒
材料:荔枝1000克,黄酒1000毫升。
制作方法:奖励制洗净后,浸入黄酒中后密封,一周后开瓶饮用,早晚各1次,每次30毫升。
北芪蒸鸡
材料:乌鸡500克,北芪50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
1.材料洗净,乌鸡剁成块状,北芪切成小片。
2.将乌鸡与北芪片放入容器中,加入水没过乌鸡,上锅蒸熟,调味食用。
升麻芝麻煲大肠
材料:猪大肠250克,黑芝麻100克,升麻9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
1.材料洗净,大肠刮去猪油,升麻放入纱布袋中,与黑芝麻一同塞入大肠中。
2.将大肠的两端扎紧,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炖熟后弃升麻,调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