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

肛裂

肛裂是产妇在产褥期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虽然不是大病,但是它给产妇带来的身体痛苦和精神负担却是十分沉重的,它虽然也主要由大便干燥引起,但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应当与便秘相区别。

〖诱发原因〗

1.孕期由于子宫不断增大,压迫直肠后影响到肛门的血液循环,造成肛门水肿。当产妇出现大便干燥时,若强行排便就会使肛门撕裂,引起肛裂。

2.产妇分娩后,由于腹肌突然松弛下来,使盆腔压力减弱,直肠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逐渐放慢蠕动的“脚步”,从而使机体因大便滞留而发生便秘,强行排解时同样会引起肛裂。

〖症状表现〗

1.肛门外观狭窄,肛管皮肤破裂,并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

2.排便时肛门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且疼痛在便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存在。

3.肛门裂口如果发生感染,还会造成炎症,从而导致裂口处皮隆起不易愈合,甚至形成肛瘘。

〖防治方法〗

1.清洗坐浴

(1)每次解手后,用温水轻轻擦洗肛门处,并有意识地用手指按摩局部。

(2)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40℃的水,倒入较深的盆中,产妇坐浴20分钟。

(3)取鱼腥草150克,放入沙锅中,加水1000毫升,水沸后再煎5分钟,将药液滤出后,再加入1000毫升的水再煎,共煎3次。将药液合并,倒入盆中,先熏蒸至没有蒸汽,然后坐浴10~15分钟。

(4)取明帆80克,芒硝40克,月石20克,冰片4克和硫黄10克,研成粉末后分成两等分。每次取一等份,用 2000毫升的热水溶解后,连续熏洗15~30天。

(5)在熏洗完毕后,产妇可在患处涂维生素E胶囊、消炎止痛油膏或者栓剂。

2.外敷用药

(1)四环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软膏能防止感染,黄连膏、四黄膏、玉露膏等重要能促进溃疡愈合,云南白药、凝血酶可改善溃疡出血,苯唑卡因或达克罗宁软膏或地卡因软膏可减少疼痛感。

(2)取炉甘石、雄黄、明矾、青黛、月石各50克,冰片10克,研成细粉末后装瓶备用。在对伤口洗净、消毒后,用棉签沾药粉涂于患处,然后用纱布覆盖、固定,每天便后换药,连续10天。

(3)取鸡蛋10个,煮熟后取蛋黄放入锅中,中火翻炒15分钟,待蛋黄碳化变黑后,继续翻炒至出现黑褐色、浓稠的蛋黄油。去渣取油,涂抹于肛门裂口处,每天 2 次,连续10天,用于早期肛裂。

3.运动

为减少肛门的压力,产妇应避免久坐或者久卧,而是应当多起身来回走走,并适当做做下蹲运动,以便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淤血或水肿。

步骤一:产妇面墙而站,脚尖抵住墙根,双脚分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步骤二:保持这个姿势,下蹲时有意识地扣肩含胸,使鼻尖尽量与墙壁靠近,保持头颈正直、背部伸直的姿势。

步骤三: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停留3秒钟,然后再继续向下蹲。当蹲至极限后,产妇慢慢站起,站起时鼻尖尽量靠近墙壁。

4.食疗药膳

菊花槐米茶

材料:槐米、菊花各10克,槐花蜜适量。

制作方法:材料洗净,将槐米和菊花放入茶壶中,倒入500毫升开水。候温后,调入适量槐花蜜,代茶频饮。

绿豆薏米炖大肠

材料:绿豆50克,薏米30克,猪大肠250克,盐适量。

制作方法:

1.材料洗净,猪大肠刮去肥油,绿豆、薏米用水浸泡,然后灌入肠内,并注入量水。

2.将猪大肠的两端用线扎紧,放入沙锅内,加水煮至烂熟,食用时可调入适量盐。可加适量盐。

阿胶粥

材料:阿胶30克,红糖50克,糯米100克。

制作方法:

1.材料洗净,糯米浸泡,阿胶捣碎。

2.将糯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然后跳入阿胶和红糖,边煮边搅拌,稍煮 3~5分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