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物运输概况

一、铁路货物运输概况

(一)铁路货物运输概述

铁路货物运输是一种有效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货物运输与公路运输运载同一重量货物时,可节省五至七成的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火车的重量,令火车的载重力大大提高。

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尤其是在内陆接壤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

铁路货物运输种类即铁路货物运输方式。按照我国铁路技术条件,现行的铁路货物运输种类分为整车、零担和集装箱三种。整车适于运输大宗货物;零担适于运输小批量的零星货物;集装箱适于运输精密、贵重、易损的货物。

2.铁路货物运输的特点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业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货物运输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具有污染小、潜能大、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优势,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所无法比拟的。

(1)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铁路货物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

(2)运输速度较快。货车时速一般在100千米左右,远远高于海上运输。

(3)运输量比较大。一组可载货列车一般能运送2 000~2 500吨货物,远远高于航空运输或汽车运输。

(4)运输成本较低。运送同样货物,铁路运输费用仅为汽车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1/2。

(5)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6)初期投资大。铁路运输需要铺设轨道、建造桥梁和隧道,建路工程艰巨复杂,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木材,需要占用土地,初期投资大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

另外,铁路运输由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业务部门组成,要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各业务部门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在运输方面实行统筹安排,统一领导。

3.铁路货物运输的作用

(1)有利于发展同亚欧各国的贸易。通过铁路把亚欧大陆连成一片,为我国发展中东、近东和欧洲各国的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国际贸易的对象主要局限于东欧国家,从而铁路运输占我国进出口货物运输总量的50%左右,是当时我国进出口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海洋货物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进出口货物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与朝鲜、蒙古、越南、苏联的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是通过铁路运输完成的。我国与西欧、北欧和中东地区一些国家,也是通过国际铁路联运来进行进出口货物运输的。

(2)有利于开展同香港、澳门地区的贸易,并通过香港进行转口贸易。铁路运输是我国内地联系香港、澳门地区,开展贸易的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香港、澳门地区所需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多由内地供应,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香港CEPA)、《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澳门CEPA)及相关补充协议进行贸易往来。

为了确保对香港、澳门地区的市场供应,内地开设了直达该地区的快运列车,对繁荣、稳定港澳市场,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与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海、空定期航班比较多。作为转口贸易基地,香港开展了陆空、陆海联运,为我国发展与东南亚、欧美、非洲、大洋洲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对保证我国出口创汇起着重要作用。

(3)对我国进出口货物在港口的集散和各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海运进口货物大部分利用铁路从港口运往内地的收货人,海运的出口货物大部分也是由内地通过铁路向港口集中。因此,铁路运输是我国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集散方式。至于国内各地区之间调运的外贸商品、原材料、半成品和包装物料,主要也是通过铁路运输完成的。因此,铁路运输在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铁路运输概况

铁路货物运输只有160多年的历史。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2000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1824年,英国正式营运从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43.5千米的铁路,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后来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很快,铁路便在英国乃至世界各地通行起来,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交通近一个世纪的领导者,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令铁路缓慢地衰落下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铁路总里程已增加到110万千米,20世纪20年代,增加到127万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和电力驱动的火车逐渐取代蒸汽火车。20世纪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设高速铁路。货运铁路也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降低成本。现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有144个设有铁路运输,其中约90个国家提供客运铁路服务。

由于铁路运输自身的优越性,铁路运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达150多万千米,但铁路的分布极不平衡,其中,美洲铁路约占世界铁路总里程的1/3,欧洲约占1/3,其他地区之和约占1/3。列车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550千米左右,货运列车速度每小时也在150千米左右。

世界铁路运输正朝着运输设备现代化和运输管理自动化的趋势发展。这个趋势突出表现为,以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逐步代替蒸汽机车,实现了牵引动力的电气化和内燃化。各国铁路电气化的程度也正在逐年增加,而且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铁路营运管理逐渐实现自动化,列车速度也大大提高。

(三)我国铁路发展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且开始用各种手段修建铁路。吴淞铁路是中国领土上的第一条铁路,该铁路于1876年通车营业,在清朝政府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列强还先后在中国修建了东清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京奉、沪宁等铁路。总之,从1876年到1949年,铁路发展的70多年里,全国总共修建铁路里程为28 604.5千米,但扣除历年拆除的部分,实际仅21 700多千米,真正能运营的仅1万多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铁路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铁路新线建设的同时,进行旧线的技术改造,建立铁路工业体系,在改善和加强铁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修复了多年遭战争破坏的铁路,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新线建设,而且把我国的铁路干线从沿海延伸到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有铁路52 000千米,仅次于美国、苏联、加拿大和印度,居世界第5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我国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特别是2006年中国铁路“登上了新高度,迈向了新里程”。2006年,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一年,中国铁路共完成投资1 500多亿元(比前两年的投资总和还要多);发送旅客12.6亿人次和货物28.7亿吨,在连续三年大幅增长的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投产运营新线1 605千米。目前,中国铁路的营业总里程已达7.66万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24 000千米,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二大电气化铁路国家。与此同时,我国还修建了大量的复线和无缝铁路。在牵引动力方面,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的发展迅速;在经营管理方面,实行集中统一的体制。同时,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铁路的技术和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全国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中,铁路承担的客运周转量占60%,货运周转量占71%。

我国铁路运输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应看到,相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来说,铁路运输仍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实现铁路的现代化,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