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饲料组成有哪些?
(1)犊牛的饲料组成:犊牛是指出生后到断乳的小牛,犊牛的月龄主要取决于哺乳时间的长短,哺乳期一般为0~3月,犊牛生后最初几天,由于各种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低,适应力较弱,消化道黏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皮肤保护能力差,神经系统反应不足。犊牛的饲养按其生理特点分新生期和哺乳期两个阶段,新生期为犊牛生后1~3 天,这一时期主要喂养初乳,因为初乳中比常乳的干物质多,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比正常奶高4 倍,比白蛋白及球蛋白高10 倍,所以犊牛出生2h 内必须吃上初乳,而且愈早愈好。
哺乳期除喂常乳外,开始进行补饲,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的补给可促进胃肠和消化腺发育,尤其是对瘤胃的发育。补饲的营养水平高,犊牛的生长发育快。反之营养水平低,发育延缓。大量补饲高营养饲料,虽增长快,但不利于瘤胃发育,同时培育成本也高。一般7天喂开食料,让其自由采食,从20 天后开始补喂优质干草,4月龄以后喂青贮料,同时为预防下痢补饲抗生素。混合精料的参考配方:玉米47%,豆粕35%,麦麸15%,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
(2)育成牛的饲料组成:犊牛6月龄后进入育成期。育成牛是小牛生长快的时期,要保证日增重0.7 kg 以上,否则会使预留的繁殖用小母牛初次发情期和适宜配种年龄推迟。育成牛日粮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可不搭配或少搭配混合精料。育成牛矿物质非常重要。钙、磷的含量和比例必须搭配合理,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加微量元素。育成牛的基础饲料是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秸秆等,青贮饲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2%~2.5%,视其质量和大小而定,以优质干草为最好,在此时期,以适量的青贮替换干草是完全可以的。替换比例应视青贮料的水分含量而定。水分在80%以上的青贮料替换干草的比例为4.5∶1,水分在70%替换比例可以为3∶1,在早期过多使用青贮饲料,则牛胃容量不足,有可能影响生长,特别是半干青贮料不宜多喂。12月龄以后,育成牛的消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熟,同时母牛又无妊娠或产乳的负担,因此,此时期如能吃到足够的优质干草就基本上可满足营养需要,如果粗饲料质量差时要适当补喂少量精料,以满足营养需要。一般根据青贮料质量补1~3 kg 精料。参考精料配方:玉米58%,麦麸15%,饼粕20%,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5%。
(3)空怀母牛的饲料组成:空怀母牛饲养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牛有中上等膘情,提高受胎率。繁殖母牛在配种前过瘦或过肥常常影响繁殖性能。如果精料过多而又运动不足,会造成母牛过肥,不发情。但在营养缺乏、母牛瘦弱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母牛不发情。因此在舍饲条件下饲喂低质粗饲料,应进行补饲。对瘦弱母牛配种前1~2 个月要加强营养,补饲精料以提高受胎率。参考配方:玉米60%,麦麸16%,棉粕或菜粕18%,食盐1%,预混料5%。
(4)哺乳期母牛的饲料组成:哺乳期母牛的主要任务是多产奶,满足犊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要,哺乳母牛产后2~3 天喂给易消化的优质干草如燕麦草,适当补饲以麦麸、玉米为主的混合精料,控制喂催乳效果好的苜蓿草、蛋白质饲料等。产犊后5~7 天食欲逐步恢复正常并达到最大采食量,对日粮营养浓度要求高,适口性要好,应限制能量浓度低的粗饲料,增加精料的喂量。哺乳期精料的参考配方:玉米50%,麦麸13%,豆粕30%,酵母饲料5%,磷酸氢钙0.5%,食盐0.5%,预混料1%。
(5)妊娠母牛的饲料组成:母牛妊娠后,不仅本身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蓄积。母牛怀孕前几个月,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其营养需求较少,可以和空怀母牛一样,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料。如果有足够的优质干草供应,可不喂精料。母牛妊娠到中后期应加强营养,尤其是妊娠的最后2~3月,应按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以优质干草为主,适当搭配精料,重点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要,蛋白质以豆粕质量最好,棉饼、菜饼含有毒成分,不宜喂妊娠母牛;矿物质要满足钙、磷的需要;维生素不足可使母牛发生流产、早产、弱产,犊牛生后易发病,再配少量的玉米、小麦麸等谷物饲料便可,同时应注意防止妊娠母牛过肥,尤其是青年头胎母牛,以免发生难产。妊娠母牛精料的参考配方:玉米57%,麸皮17%,豆粕19%,磷酸氢钙0.5%,食盐0.5%,小苏打1.0%,预混料5%。根据母牛的膘情调整精料的饲喂量,尤其在怀孕后期,一定要保证每天要采食150~200g 预混料(包括常量矿物质、微量矿物质、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