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中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病如何预防与治疗?

13.肉牛中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病如何预防与治疗?

(1)线虫病:寄生于牛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很多,是影响牛生长的重要因素。成虫寄生在成年牛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幼虫。犊牛很容易被感染,约2 个月在体内发育成熟。不同线虫的感染方式不同,牛消化道线虫一般为混合感染。患牛食欲较好,但日益消瘦,精神不振,口渴、贫血,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有时便中带血,下颌、颈下、前胸、腹下水肿,粪便内可见到成虫,最后因发育不良而死亡。治疗用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每千克体重用药7~8mg,或肌肉注射。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用药0.2mg,皮下或肌肉注射。驱虫后7 天内要将犊牛与母牛分开饲养,及时清扫粪便并堆积发酵。

(2)皮蝇蚴病:是由于牛皮蝇和蚊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皮下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疾病。雌蝇在牛体表产卵后就死去。所产的卵孵出幼虫从毛根钻入皮肤,并向牛背部移行,在第二年的春季到达背部皮下,形成局部隆起,并将皮肤咬一个小孔作为呼吸孔,既影响牛的生长又降低了皮革的利用价值。治疗时可在脊椎两侧看到或摸到硬肿块,切开可挤出幼虫。用倍硫磷,每千克体重6mg,深部肌肉注射;“敌百虫”(主要成分为邻氨基苯甲酸)每千克体重0.1g 灌服,或配成2%溶液擦洗或喷洒体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mg,皮下注射。注意如牛出现中毒现象可用解磷定或硫酸阿托品解毒。

(3)弓形虫病:由弓形虫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此病主要侵害犊牛,病牛发病突然,体温达40℃以上,呼吸困难,流泪,结膜充血,鼻内流出分泌物,不能站立,严重者后肢瘫痪。急性致死型表现神经症状并有虚脱。大多数母牛症状不明显,但发生流产,初乳和组织中可发现虫体。治疗用每千克体重磺胺二甲氧嘧啶30mg,肌肉注射,每天1 次,连用5 天,首次剂量加倍。或用同剂量药物内服,每天2 次,连用3 天;磺胺二甲氧嘧啶200mL,静脉注射,每天1 次,连用5 天;氯苯胍,每千克体重20mg,内服。注意在连续使用磺胺类药物时要同时服用碳酸氢钠,防止损坏肾功能。

(4)球虫病:是由寄生在直肠的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原虫性疾病寄生在大肠中的球虫发育成卵囊,排出体外后发育成侵袭性卵囊,牛食入卵囊被感染,一般在春、夏、秋和多雨季节发病,低洼和潮湿的畜舍更容易引起感染,潜伏期为2~4 周,各种年龄的牛都能发生,主要危害6~12月龄的犊牛,2 岁以上牛多为带虫者,但有时也会发病。治疗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1g,每天1 次,口服,连用7 天;氯丙啉每千克体重20mg,每天1 次,口服,连用7 天;鱼石脂20g、乳酸2mL 加水80mL 混匀,每天2 次,每次10mL,口服。在发病地区,成年牛为带虫者,应与犊牛分开饲养。挤奶或哺乳前,擦洗干净母牛乳房。发现病牛要立即隔离治疗,随时清理舍内粪便和垫草,保持地面干燥,并用3%苛性钠溶液消毒地面和料槽,将粪便堆积发酵。

(5)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母牛妊娠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羊水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妊娠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治疗时用0.3%碘溶液(碘3g、碘化钾6g、蒸馏水1 000mL)冲洗子宫,也可用1%利凡诺冲洗,隔天1 次;“灭滴灵”(主要成分为甲硝唑)每千克体重60mg,每天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mg 配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