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主要指标的生长发育规律是什么?
(1)体重:牛的初生重大小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初生重大的犊牛生长速度快、断奶重也大。一般肉牛在8月龄内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了成年阶段生长基本停止。据报道,牛的最大日增重是在活重250~400kg 达到的,也因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和蛋白水平而异。
饲养水平下降,牛的日增重也随之下降,同时也降低了肌肉、骨骼和脂肪的生长。特别在肥育后期,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脂肪的沉积数量大为减少。当牛进入性成熟(8~10月龄)以后,阉割可以使生长速度下降。据报道,在牛体重90~550kg 之间,阉割减少了胴体中瘦肉和骨骼的生长速度,但却增加了脂肪在体内的沉积速度。尤其在较低的饲养水平下,阉牛脂肪组织的沉积程度远远高于公牛。
(2)体型:初生犊牛,四肢骨骼发育早而骨骼发育迟,因此牛体高而狭窄,臀部高于鬐甲。到了断奶前后,体躯长度增长加快,其次是高度,而宽度和深度稍慢,因此牛体增长,但仍显狭窄,前、后躯高度差消失。断奶至14~15月龄,高度和宽度生长变慢,牛体进一步加长、变宽。15~18月龄以后,体躯继续向宽、深发展,高度停止增长,长度增长变慢,体型浑圆。
(3)胴体组织:随着肉牛生长和体重的增加,胴体中水分含量明显减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只是幅度较小。胴体脂肪明显增加,灰分含量变化不大。骨骼的发育以7~8月龄为中心,12月龄以后逐渐变慢。内脏的发育也大致与此相同,只是13月龄以后其相对生长速度超过骨骼。肌肉从8~16月龄直线发育,以后逐渐减慢,12月龄左右为其生长中心。脂肪则是从12~16月龄急剧生长,但主要是体脂肪,而肌间和肌内脂肪的沉积要等到16月龄以后才会加速。胴体中各种脂肪的沉积顺序为皮下脂肪、肾脏脂肪、体腔脂肪、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
(4)肉质:肉的大理石纹从8~12月龄没有多大变化。但12月龄以后,肌肉中沉积脂肪的数量开始增加,到18月龄左右,大理石纹明显,即五花肉形成。12月龄以前,肉色很淡,呈粉红色;16月龄以上,肉色呈红色;到了18月龄以后肉色变为深红色。肉的纹理、坚韧性、结实性以及脂肪的色泽等变化规律和肉色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