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胎衣不下如何防治?

30.母牛胎衣不下如何防治?

母牛分娩后12h 以内排除胎衣。若超出12h 仍不能排出时,称为胎衣不下。

(1)原因:是日粮中缺乏优质干草、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磷比例失调;其次是缺少运动和光照;另外患有生长点生殖道疾病、难产死胎也易发生胎衣不下。

(2)症状

①全部胎衣不下:通常从阴门垂下部分带状胎衣,多为尿膜、羊膜及脐带,表面光滑呈淡红色,且常被粪土污染。也有胎衣全部滞留于子宫或阴道,如果不及时治疗,胎衣很快腐败,甚至引起败血症,导致母畜死亡。

②部分胎衣不下:残存在母体胎盘上的胎儿胎盘仍存留在子宫内,经2~3 天,腐败的胎衣同恶露一同排出,也常可伴发子宫内膜炎。

全部或部分胎衣不下时,病畜常有拱背、不安、举尾、努责,减食或停食,阴门排出恶臭的液体和腐败组织,或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加等全身性反应。

(3)防治

①药物治疗:用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注射液50~100 国际单位,或乙烯雌酚注射液,用10%氯化钠2 000~3 000mL、土霉素4g子宫灌注,也可用胃蛋白酶20g、稀盐酸15mL、水300mL,混合后子宫灌注,可促进胎衣的自溶分离。

②手术剥离:使用手术将胎儿与母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术前保定病畜,用0.1%高锰酸钾将阴门及周围、阴道冲洗干净,并向子宫注入10%氯化钠2 000~3 000mL。术者的指甲剪光、磨光、手臂消毒、涂油。剥离时,一手捏住悬垂的胎衣,另一手沿阴道臂慢慢伸入子宫与胎膜之间,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胎盘周围绒毛膜,使其成一束,以拇指剥离母子胎盘相互结合的周缘,剥离半周后,手向手背倒翻转以扭转绒毛膜,使绒毛从小窦中拔出,这样由近及远,由上而下,轻轻地从母体胎盘上剥离。注意不要把母体胎盘弄破,在操作中还要注意病畜子宫的努责状况。

③预防感染:胎衣不下或手术剥离之后,应放置或灌注抗菌防腐剂,可用金霉素或四环素、青霉素、0.26%雷佛奴尔、0.1%呋喃西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