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淑新”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审视与未来构想》简介
《百年“淑新”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审视与未来构想》这本书是由.何园英主编创作的,《百年“淑新”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审视与未来构想》共有81章节
1
编委会
主 编 何园英 编 委 马菊伟 王华萍 陈丽乔 顾秋妍 黄怡雯 邱诗怡 沈雨星 彭天宇 陆迎飞 杨晓婷 沈 涵 谢潇婷 王 琴 王宇雯 ...
2
序
站立的高度决定了人的视野,而“看”的方向决定了所看到的事物。从百年“淑新”文化审视学校课程走过的历史,从而构想未来发展,以这样的话题著书立说,是一次极富挑战、需...
3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序 第一章 “淑新”文化的萌芽与滥觞 一、20世纪初世界教育思潮中的西学 (一)欧美主要教育改革运动 (二)两种教育改革的特点 二、20世纪初中...
4
第一章 “淑新”文化的萌芽与滥觞
...
5
一、20世纪初世界教育思潮中的西学
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且涌现出多次教育思潮。西方教育思潮,对东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
(一)欧美主要教育改革运动
这段时期,欧美的教育革新运动主要包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两个教育改革都反对传统教育,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重视儿童的自由、兴趣、主动性、经...
7
(二)两种教育改革的特点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杜威依据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
8
二、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西学东渐”
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不断产生影响,“西学东渐”就是指这一时期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利玛窦等传教士...
9
(一)新教育思想的产生
中国长期都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为了满足封建社会的需求,中国的传统教育已经适应了以自然经济、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并以此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传教士访华所带来的“西...
10
(二)教育内容的革新
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惨败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后,清政府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此时,西学不仅引起了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注意,更引起了一部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西学...
11
(三)教育制度的转变与建立
在经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后,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世界列强纷纷效法日本意图瓜分中国版图。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迅...
12
三、“淑新”学校文化萌发的时代“孕育”
随着西学引入,新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女子教育对于女子自身、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在清末民初女子教育思潮与妇女解放思潮的互相激荡之下,19世纪中...
13
(一)“兴女学”思潮与“淑新”萌芽
在西学东渐、救亡图存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和基本经验,诸如兴办学堂、建立学制、倡导女学、重视义务教育等。 1902...
14
(二)蓬勃发展的江苏教育与“淑新”发展
1.重教的社会环境,孕育“淑新”文化 淑新女校建立之初,隶属江苏省。自古以来,江苏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教育事业较为发达。追溯至元朝,一些有识之士便拉开了朱泾镇...
15
(三)“淑”与“新”的文化本意
在以农立国的中国社会,小农家庭的组织结构中,女子以家庭为世界,除了必备的生活技能之外,很少接受新的科学知识。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荼毒的封建社会,淑新女塾作为朱泾镇...
16
第二章 “淑新”课程的初创与嬗变阶段(1905—1949)
...
17
一、“淑新”课程的发轫与“革创”(1905—1917)
自1905年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简称实验一小)淑新女塾创建至1917年,中间经历了1911年清王朝覆灭,这段时期虽只有十几年,但中国小学学制以及课程变更有...
18
(一)“淑新”课程标准的发轫与变革
1.“淑新”课程标准的发轫 学校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本阶段开始,淑新女塾乃至全国并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只有在教育法规以及公牍中,可以看到附带提及的有关教育...
19
(二)“淑新”课程内容的演变及特色
1.发轫期的“淑新”课程内容 本阶段实验一小课程,遵循全国课程的设置,经过一度的增订、三度的修正,先是《奏定学堂章程》对于《钦定学堂章程》的修订,《女子小学堂章...
20
(三)“淑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沿革
清末民初,是我国学校教育快速从旧式学堂向西方近代学校教育转变时期,课堂教学也开始了传统私塾教学转变为班级授课,再模仿西方建立教学体制的历程。这段时期的课堂教学方...
21
(四)“淑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初创
本阶段无论是从新生入学还是毕业都有一套评价办法。 1.新生入学调查及评价 笔者从1909年《教育杂志》第七期“教授管理”专栏中寻找到《新入学儿童调查考验方法》,...
22
二、“淑新”课程的改进与革新(1918—1936)
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的到来,教育也呈现了新的面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以民主与科学为基础的思想推动了教育的革新,西方各种教育思想也助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
23
(一)“淑新”课程标准的改进与革新
1.“淑新”课程标准的改进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界也用积极的姿态回应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国家教育宗旨随着社会变革而变更,各级学校...
24
(二)“淑新”课程内容的演变及特色
1.改进期的“淑新”课程内容 1922年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令》带来了学制的改变,也就是“壬戌学制”。新学制规定了小学毕业年限为6年,前面四年是初级小学,也可以...
25
(三)“淑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演变
随着自学辅导法、分组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实验室制等教学方法的引入,江苏地区的教育者们随即开展了各种教学实验,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的经验,并对这些国外的教学方法...
26
(四)“淑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成效
评价是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着课程目标的落实,代表着课程质量的发展。我国教育评价的起点是教育测验。 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教育测验的引入期,当时受西方测量理论...
27
(五)“淑新”教师的培训与进修
课程教学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成长。教学法能够得以实践运用与教师的进修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在“淑新”课程建设中,民间组织积极推动了教师的培训。江苏教育会引领着江苏...
28
三、“淑新”课程的“混沌”与“厘革”(1937—1949)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序幕。在此期间,上海境内的许多校舍和文化机关被炸毁,有些还被日军占为军营。战争的发生使教育的正常发展受到不同...
29
(一)“淑新”课程标准的混沌与重建
1.前期“淑新”课程标准的暂行 本时期因积极推行义务教育,教育部曾于1935年颁布《一年制短期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并于1937年颁布《二年制短期小学暂行规程》,...
30
(二)“淑新”课程内容的演变与特色
1.混沌期的“淑新”课程内容 教育为立国之本。清朝末年,中国的义务教育便已发轫。《一年制短期小学暂行课程标准》与《二年制短期小学暂行规程》便是义务教育推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