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成效
评价是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着课程目标的落实,代表着课程质量的发展。我国教育评价的起点是教育测验。
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教育测验的引入期,当时受西方测量理论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比如廖世承的团体智力测验,刘廷芳的中学智力测验、陈鹤琴的图形智力测验等。随着西方智力测验理论的深入传播,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教育测验积极展开探索与研究,掀起了教育测验运动的高潮。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测验学会加强了理论研究,使当时的教育测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探索教育测验研究的背景下,“淑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也随着发展变化。当期的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测验成绩。为改善小学各科的教学,增进教学效能,1935年金山县教育局发布了各小学各项成绩考核办法,除了行政督导外,学校在行政、教学、训导、实习与生产方面的各项内容都要列入考核之中。其中,学校在呈送学科成绩时要包括全体学生的名单以及作业。由此可见,当时的学科成绩在学校考核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然,测验不是考查学生的唯一途径,各科的考查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当期的课程评价关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主要发挥了教师主导的评价作用。综合文献资料,特将本期课程评价的实施及成效小结如下:
1.课程评价实施落实常态化
本期课程评价的实施贯穿于学期教学中。平时学生的学业考查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每门学科每项活动至少一周记载一次。在日常考查中,学生的诵读、口答、笔记、练习簿、劳作品、美术品以及行为习惯,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学校每月还有测验,即月考。日常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批阅以及学生的练习格式是有标准的。比如,国语批订需要用红笔,等第或分数记在第一行上;算数中的每次练习需要写明次数;社会、自然等科中的错字要订正。
除了日常书面的评价,关于行为习惯的关注,也是日常评价的一方面。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加强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对学校训育极其重视。1928年,“金山县小学训育标准之金山好学生”正式出炉,共计一百二十条,作为学校日常训育的内容以及行为习惯评价的标准,每周进行讨论、实行与调查监督。教师根据每周调查结果,在学期结束时,报告学生家长学期内学生做到了的以及未达到的行为状况。
另外,本期课程评价不可忽视的一大力量则是自上而下的督导与视导。在金山教育局的视导报告中,详细记载着视导的目的和方法,对每一所小学的视导都有相关的记录,重点关注了行政、教师的教学、学校训导概况、课卷练习情况。在视导中还会进行抽查测验,最后召集全校教职工开谈话会发布视导意见。
据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学期,县视学员蒋乃型来校视学,其评语是:(1)校舍共分五进,先后添建,支配各室用途颇见经济;(2)各项课卷批改,尚无积压,学业测验,亦能按期举办;(3)各项行政表簿,尚称完备;(4)儿童自治活动,尚能择要指导进行;(5)学生数及学级数能逐步推广,颇见发达;(6)对于区内各校课业竞赛事项能按时举行。
同年下学期,县视学员何焕章来校视学,其视学评语:(1)全校各部均甚整洁;(2)各项会议均能按期举行;(3)生数发达,出席率良好;(4)体育成绩颇为优良;(5)全校分礼仪、廉耻二“乡”合组“区公所”,分八部工作,颇见切实;(6)校中多久任教师,教务进行颇为顺利;(7)巡察员用新生活标记,用意甚“善”;(8)“我们的园地”按期出版,内容分:言论、课艺、新闻艺术等,材料丰富,文字浅显,颇为儿童欢迎;(9)春五甲组之国语笔记有思考、造句、正字练习、听写、辞句收集及词类认识等,方法有变化;(10)对于区校设备购置,能做到通盘筹划,助其改进。
视学员对学校提出的改进点有:(1)春五甲乙两组及秋四儿童到数均不足额,应设法招至,以符规定;(2)标点符号可在三、四年级开始应用;(3)春二教室座位甚拥挤;(4)校内余地宜充分利用,以培养儿童劳动习惯;(5)儿童自治,既有“区公所”之组织,自宜设一办公处,以利进行;(6)各级周记宜一律标明本周起讫日期;(7)各区校实到数,多不足额,宜协助劝学;(8)各区校之晨会、课间操以及各项考查,类多随便举行,不求实效。视学 总评是:“张校长办学有年,人极干练,所聘主任、教师均有相当学养,故校务颇能循轨进行,唯行政设施稍嫌简率,尚望随时加以改进也。”
1935年度第一学期,县视学员蒋承谟对实验一小视学评语:在籍学生714人,实到生数671人。视察意见:(1)学生数、教室数为全县冠,事务之繁可以想见,张校长精神饱满,兼职第一区公续镇镇长,不无分心;(2)李教员勋服务有年,忠实诚挚,深为校长所倚重,其他教员亦多蝉联经久;(3)成绩方面:参加各项竞赛,未能出人头地,教学尚须加以研究检阅;(4)六年级作文簿成绩平平,改笔亦不甚好;(5)学生自治组织采用“保甲制”,全校设一“区公所”,分两“乡”十四“保”,“甲”数无定,童子军训练尚属认真;(6)秋四算术课教师缺席。赵教员文清授春一年级音乐,一面奏琴,一面令学生且歌且舞作手势,别饶兴趣,节拍亦符。
2.课程评价方法走向多样性
本期课程主要通过测验、演说竞赛、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评价。
成绩考查以测验的形式进行。1931年,学区测验委员会成立。学区内的四年级学生曾举行过测验两次。课程的最终评价以毕业会考为主,各年级测验分期举行,二、三、五年级在上学期测验,四、六年级则在下学期测验。当期考查儿童成绩的方式主要有口问法、调查法、标准测验和客观测验。
口问法应用于平时的考查,调查法用于体育、音乐、美术等不能用普通测验或标准测验来考查成绩的科目。标准测验分为智力和教育。实验一小六年级学生于1933年参加了廖氏团体智力测验。客观测验是应用最广的评价工具,用客观的测验题目来考查儿童各学科的成绩。在客观测验中,常常出现的测验方法有选择法、是非法、填充法、问答法和顺序法。以实验一小常识测验中的题目举例:
是非题:在括号里面用“-”或“+”表示否定或肯定。举例:校中所种花木不可把它攀折( )
填充法:把问题中空缺的地方填充进去。举例:我校名______________小学校
选择法:选择合适的选项。举例:教室中不应该随地吐痰,因为——
1.吐了痰,要受先生责罚 2.吐了痰,他人要看样 3.有碍卫生 4.室中就要不清洁 5.违反校中规则
问答法:编制若干的问题,叫学生回答出来。举例:江浙战争两省主战当局是什么人?
在成绩考查中,当期的记分方法也分多种,分别是:(1)百分法(一百为满分,六十分为及格);(2)等第法(甲乙丙丁戊,丙为及格);(3)常态记分法(超点3%,优点22%,中点50%,次点22%,劣点3%);(4)☆△记分法:
优等记☆,中等记○或不记,劣等记△或? (用于行为记载)。毕业会考也是很严格的,金山县第四届小学毕业会考由考试委员会负责监试和阅卷,题目先由各中心校出,再让考试委员会主席整理,考试完毕还做出了详尽的统计。
不同于成绩考查,各项竞赛是不定期举行的。为响应科学教育的思潮,当时的金山县举行了多届“小学自然科实验竞赛”,由各校的部分学生参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如第二届的实验题为:物理——电池装置的装置和应用,化学——氯的裂法和性质,生物——蟹的解剖。实验项目通过抽签决定,每一个实验两个人完成。当时学校也注重唤起儿童的兴趣,为了提升他们对民族和乡土的认识,举行“儿童演说竞赛”。演说竞赛分高中低三组,高年级组演讲科学常识,中低年级演讲民族英雄和乡土故事。评判人是当地的相关人士担任,最后评选出个人及团体奖。
在评价方法中,较为特别的一点是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金山县小学教育大纲》中指出训育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考查记载,提倡让儿童参加一部分考查意见。可见,此评价方法正在走向多样性。
3.课程考查内容的比较分析
1935年实验一小规定考查科目为: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考查方法有8种,分别是:(1)诵读、讲解、背诵;(2)口答;(3)笔答;(4)检阅笔记;(5)检阅练习本;(6)行为记载;(7)其他成绩记载;(8)测验(月考)。在金山县内,实验一小学生学习质量较高,据记载,当时实验一小毕业生参加县第四届小学毕业会考名列前茅,学生袁功镛名列第一。25名毕业生参加县第七届小学毕业会考,24名学生达到及格,及格生成绩比例为96%,名列第三。1934年,县督学对各地区小学生的礼仪做法进行考核,考查内容为整洁、态度、仪式,实验一小以85分总得分名列第一。
现将两届的小学毕业会考内容比较如下(毕业会考内容见附录一和附录二),以此分析本期成绩考查的价值。
在考查内容上,第四届毕业会考和第七届毕业会考考查的科目均为国语、算术、自然和社会。但其中国语考查的内容已发生了变化。第四届毕业会考的国语内容只有默读测验,而第七届的毕业会考国语这一科的测验中除了默读测验,还有一篇作文,占国语成绩的50%。
在考查形式上,题型基本相同。国语科多采用了选择、改正、填充、问答。第四届毕业会考中还采用了是非式,在第七届毕业会考中,国语的测验中并没有出现是非式的题型,而增加了整理和造句。算术测验均给出了做题的例子,并显示了具体的说明,希望学生做得快,做得正确。自然和社会科测验的形式保持一致,均采用了是非、选择、填充和问答式的题型。
两届毕业会考的记分标准有所不同,第四届毕业会考国语占比45%,算术21%,自然和社会各占17%,第七届毕业会考中国语得分占比36%(作文和默读测验各18%),算术24%,社会30%,自然20%。
综合两届的毕业会考来看,当期学生在国语中应多发展“发表思想”的能力。第七届所增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新生活——华北问题的感想”,此题注重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给予了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第七届社会科的成绩占总成绩之比有大幅拉高,社会科的考查注重时事,不仅是国家民族的知识,还有对于世界的认识,内容精密。考查形式中的“是非式”也值得关注,当时有学者将是非式与选择式和问答式作了比较研究,用客观的形式证明了是非式有不可靠的地方,选择式和问答式更能启发学生的智力,练习他们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