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新”课程的改进与革新(1918—1936)
民国时期,随着新思想的到来,教育也呈现了新的面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以民主与科学为基础的思想推动了教育的革新,西方各种教育思想也助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在学制、高等教育及女子教育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变革。在本时期,各类教育理念被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教育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又在变革中迸发出新的活力,这一历史过程使得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虽然有风波变革不断,但教育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此时的江苏中小学教育展现了积极的姿态,质量极高,教育发展有独特的优势。
本期“淑新”课程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经历了改造与革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的价值取向走向了多元。课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8年到1927年,此时是小学课程的进步期,初期沿着之前的课程轮廓,酝酿着新的改造,后来的课程则发生了一番跃进,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二阶段从1928年到1936年,这期间保留了上一阶段课程发展的优点,也让课程有了中心思想,可谓是课程的革新时期。
为方便后面叙述,现将本时期中实验一小校名发展情况简要概括如下:
1918年至1926年,淑新女校仍和前期一样,前院为淑新女校初等小学部,后院为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
民国七年(1918年),4月23日为立校纪念日,开学艺会。5月9日为国耻日,实验一小师生在礼堂开会,宣讲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签订始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民国十三年(1924)9月,盘踞江苏省的直系军阀齐燮元为夺取皖系军阀卢永祥控制的上海,挑起了齐卢之战,历时二年,朱泾镇及附近地区战事频繁,学校被迫停办。
民国十六年(1927)2月,北伐军进攻浦南,皖系孙传芳部从朱泾撤走,知县也随之逃跑。朱泾镇由国民党县政府控制。从此学校由金山县教育局管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淑新初等小学、辅仁初等小学4校合并,校名改为朱泾第一小学,从此校内男女生同学。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推行中心小学制,实验一小改名为朱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