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变迁

(一)教学改革的变迁

1.改革教学内容

1967年2月4日,中共中央规定:“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革命歌曲。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毛主席语录,兼学识字,学唱革命歌曲,学习一些算术和科学知识。”

1967年3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小学复课闹革命》,号召“中小学各名师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复课闹革命”。在小学,设有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和劳动等课程;中学设政治、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和劳动等科,取消了文化课,废除了考试制度。课堂以学习毛泽东著作与《毛主席语录》为主要内容。由于当时学生学习的教材比较有限,因此教师们会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讲讲科学知识、道理等,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提倡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1968年,实验一小属朱泾公社前进大队管理,更名为前进大队工农兵小学。学校把社会作为课堂,进行教学活动。如数学课教统计图表,就到生产队(或工厂)做调查、听介绍,然后列表作图计算。当时,每逢寒暑假,教师们都要前往农村进行为期三四周的生产劳动。逢农忙假,教师会带领学生来到农村,帮着农民伯伯干一些如拾稻穗、脱粒等简单的农活,体会农民伯伯春播秋收、日夜劳作的辛苦。同时,学生们还有机会尝一尝“忆苦思甜饭”。这都体现了实验一小当时的教育提倡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

3.贫下中农上讲台

当时,实验一小属前进生产大队管理,老师会带领学生访问老工人、老干部、贫下中农等,听他们回忆旧社会时期的艰苦生活,从而勉励学生珍惜当下,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学校还会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走上讲台,给学生讲一些生产劳动的相关小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在今后的生产劳动中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