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效
1.开启了美育研究历程
借助一期课改的契机,“淑新”课程得到了发展,也为学校的美育实践提供了平台。在市、区级课题的引领下,结合一期课改课程理念,实验一小在各学科中梳理美育教学目标,开展目标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以此孕育了“以美育人,和谐共进”的美育办学思想。而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也改变了教师对美育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美育的内容与形式。
课改期间,实验一小先后开展了“美在生活中”“美在心灵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知我金山,爱我金山”以及和校内残疾学生“手拉手”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情感,接受祖国美、家乡美、生活美的熏陶,在思想上播下美的种子,在心灵中滋养美的萌芽。
2.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课改中,实验一小积极实践与总结。据不完全统计,试点班老师在教学第一线饱经历练,参与上海市级观摩课和比赛课28节、县级课97节,发表教学经验、论文40篇,其中29篇刊登在市级刊物上。编写教案47篇。11位老师参加市、县级教学比赛,均有奖项收获,其中市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3人,市优秀奖一人,优胜奖3人,县一、二等奖各一人。这些宝贵的经验,在区域推进课改中被大量学习与模仿。实验一小课改领导小组因此被评为1992、199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光荣称号,喜夺市文明单位七连冠,校党支部被评为农口系统优秀支部。
3.满足了师生发展需求
一期课改的课程设置,不仅解决了低幼衔接的问题,还关注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身体素质有所提高;新增设的生活与劳动课教授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得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课的安排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增加了知识储备量。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个性特点得到发展,艺术才能得到发挥,人格因素得到完善,尤其是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方面收到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每周语数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加上平时艺术节、游戏节、兴趣活动、排练节目时脱掉一些课时的不利情况下,语数成绩非但没有下降,而且还呈上升趋势。如1986年与1994年四年级学生期中考试语数成绩对照表所示(表5-1):
表5-1 1986年与1994年四年级学生期中考试语数成绩对照表

不仅如此,学生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实验一小集体获全国奖一次,市级奖9次,县级奖26次。学生个人获国际奖2人,获全国奖34人次,获市级奖109人次,获县级奖84人次。学生美术作品有130多幅去日本、芬兰、挪威、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展出。
一期课改也锻炼了一批教师。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五人被评为市园丁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人被选为县知识分子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