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的“淑新”发展概况
1976年10月,“四人帮”集团被粉碎,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在“两个凡是”的指示下,教育领域揭批“左”倾不够有力。学校虽然已经恢复正常上课,但是仍旧片面强调联系实际,突出政治,把社会作为课堂,强调“走出去、请进来”。教师、学生或去农村、工厂进行现场教学活动,或请工农兵讲师、红小兵上讲台讲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除教学外,教师和学生还有割草积肥等支农任务,割草指标定得很高,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尚难完成任务,教师没有精力开展教学研究。
直到1977年,邓小平提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此后对教育工作提出“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此,学校教育工作有了转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推翻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实现了拨乱反正,学校获得了新生。
1.校名更替及班级概况
1978年8月,恢复中心校,学校更名为朱泾中心小学,属朱泾公社管理。1981年8月,金山县教育局命名实验一小为金山县实验小学。1982年9月,学校再次更名为朱泾中心小学。1984年年底,恢复实验一小为县实验小学,另设朱泾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原辅导区小学从属朱泾中心小学。
2.校领导班子重建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更加有效地贯彻毛主席所提出的根本方针,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此背景下,金山县教育局重新确定实验一小为县重点小学,并建立朱泾中心小学党支部,由李静娥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组建了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任命李静娥为校长,并任命了一名副校长,四名正副教导主任,恢复了教导处、事务处和教研组。学校党支部领导并指导校教育、教学工作。
3.校工作重点转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验一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学校的群、团组织进一步健全,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领导全体教职工集中精神把学校教学工作抓好,文体、卫生工作等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风校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