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

(四)“淑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

1.凯洛夫教学法

随着凯洛夫《教育学》的引入,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对中国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快成为国内课堂教学的唯一正确样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早对于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强化学生记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弊端也很明显。其中学校教师实行凯洛夫教学法,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2.红领巾教学法

1953年,红领巾教学法进入课堂,再一次推动了课堂的改革。在红领巾教学法的影响下,实验一小重视语文课的思想性,重视从课文本身的分析进行思想教育,运用谈话法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以往注入式的逐字逐句讲解课文的教学方法是一次较大的改革,不仅对改进语文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对改进其他学科的教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验一小多次组织观摩教学,进行推广。在这个时期,实验一小购买了一批课外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每种购买50本,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贯彻直观教学原则,许多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特点自制教具,如地理老师赵文秀,自己绘制了各省地图,还用纸浆加胶水自制了各省地形模型,学生不仅了解了地理方位,而且了解了各省的地形、河流、山脉。自然老师张本清用三球仪、电动模型等边教学边演示,给学生知识传授的直观性,教学效果很好。

1952年起,第一套全国中小学通用教材发行。实验一小根据政府要求开始使用,根据教学大纲,在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会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的修订和教学内容的修改,使每一次教学更贴近学生。

由此可见,实验一小从凯洛夫教学法到红领巾教学法,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改变。课堂不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师生开始有互动。教学大纲、教材等不再是统一性、唯一性。学生不再是刻板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思考提问中训练独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