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典藏版)》简介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典藏版)》这本书是由.(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创作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典藏版)》共有130章节
1
目录
目 录 英译者按 第一部分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一、定义 二、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学意义 三、证明的方法 四、一个例子 关于原型,特别涉及阿尼玛概念...
2
英译者按
非常感谢我曾参考过其译文的诸君:戴尔(W.S.Dell)先生,他发表在《人格的融合》(The Integration of Personality)中的“集体无...
3
第一部分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关于原型,特别涉及阿尼玛概念 ...
4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假说属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人们起初会觉得它陌生,但很快便会把它作为熟悉的概念来掌握和使用。就一般的无意...
5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1]
也许我的任何一个经验主义概念都没有一如集体无意识概念,遭遇到如此多的误解。我将努力在下文中提供:(1)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2)关于它对心理学的意谓的描述;(3...
6
一、定义
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这部分精神可以通过如下事实将其从否定层面与个人无意识相区隔,即它并非一如后者,将自己的存在归结为个人经验,因此并非是一种个人习得。虽然...
7
二、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学意义
因为医学心理学发展自职业实践,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精神的个人性质。我这样讲意指的是弗洛伊德和阿德勒(Adler)的观点。它是一种“个人的心理学”(psycho...
8
三、证明的方法
现在我们必须回到原型的存在可以如何证明的问题。因为人们认为原型引发了某些精神形式,所以我们必须讨论人们能够以何种方式及在何处获得证明这些形式的材料。因此,主意的...
9
四、一个例子
虽然此间被我选作例子的病例业已发表过,但是因为它的简短使它特别适合于说明,所以我依旧要选用它。而且,我还会补充一些上次发表时被略去的评论。[4]大约是在1916...
10
关于原型,特别涉及阿尼玛概念[1]
虽然现代人似乎相信不对心理学采取经验性手段便是过时,但是他们的总体态度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与过去相同,那时的心理学等同于某种关于心理的理论。在学术圈中,费希勒(...
11
第二部分
母亲原型的心理学面向 【最初是以“母亲原型的心理学面向”为题的一次讲座公之于众的,载于《爱诺思年鉴1938》(Eranos-Jahrbuch 1938);经过修...
12
母亲原型的心理学面向
...
13
一、关于原型概念
大母神(The Great Mother,又译伟大母亲)的概念属于比较宗教学的领域,涵盖各种各样的母亲—女神。该概念本身并非是心理学的直接关注对象,因为这种形式...
14
二、母亲原型
与任何其他原型一样,母亲原型显现在几乎无限多样的面向之下。在此我将仅仅提到一些更具代表性的面向。首先最为重要的是生身母亲、祖母、继母及岳母;其次是与之相关的任何...
15
三、母亲情结
母亲原型构成了所谓的母亲情结(mother-complex)的基础。母亲情结是否可以在母亲没有作为一种可资证明的原因参与其形构的情况下发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
16
1.儿子的母亲情结
根据它是显影在儿子还是女儿身上,母亲情结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在儿子身上的典型影响是引发同性恋及唐根症状群(Don Juanism,又译唐璜症候群),有时也造成性无...
17
2.女儿的母亲情结[8]
(1)母亲元素的过度膨胀。我们已然注意到,就女儿而言,母亲情结导致女性面向要么过度膨胀,要么退化。女性面向的夸大意味着所有女性本能的增强,尤其是母亲本能。消极面...
18
四、母亲情结的积极面向
...
19
1.母亲
第一种情结的积极面向,即母亲本能的过度发育无异于众所周知的母亲意象,它一直为各个时代、各种语言所颂扬。这便是母爱,它是我们一生中最让人感动、最不能忘怀的记忆之一...
20
2.过度发育的性欲
当我们在精神病理学里遭遇到这种类型时,我为之画了一幅相当令人不快的图画。但是,尽管这种类型看似不受欢迎,它依然有社会无法恰当免除的种种积极面向。事实上,在可能是...
21
3.“只不过是”女儿
第三种类型的女人联系着其自身本能通过投射受到了麻痹的母亲,她们因此无须永远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无足轻重的人。相反,如果她一切正常,空空如也的器皿就很可能被填上有效的...
22
4.母亲情结的消极面向
作为一种病理现象,这种类型的妇女是令人不快的,苛求难缠,不过对丈夫而言,她却是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因为她竭力反叛任何源自自然土壤的东西。然而,并不存在日益丰富的...
23
五、结 论
综上所述,应该清楚的是,撇开它们混淆是非的细节,母亲情结的观测影响以及关于这一主题的神话的所有陈述,归根到底指向作为它们源泉的无意识。如果人没有对自己、对意识与...
24
第三部分
关于轮回 本文是一次讲座的内容,即我在1939年爱诺思圆桌会议上意气用事地做的那次讲座。在把它变为书面形式的过程中,我利用了会上速记下来的笔记。一些部分必须省去...
25
关于轮回
...
26
一、轮回的形式
轮回概念并非总是在同一意义上被使用的。既然这一概念有多个面向,回顾一番它的不同意义定会不无裨益。我将列出五种不同的形式,如果有人希望更为详细地讨论,也许还可以增...
27
二、轮回的心理学
轮回并非是一个我们可以凭借任何方式观察的过程。我们既无法测量它,也无法测其重量或者为其拍照。它完全处于感官之外。我们必须在这里处理一种纯粹的心理现实,它仅仅是由...
28
1.超越生命的经验
(1)仪式引发的经验。我说“超越生命”,意指新入教者的那些上文已经提及过的经验;新入教者参与神圣的仪式,仪式向他展示生命通过转变与更新获得的永恒延续。在这些神秘...
29
2.主观的改变
人格的转变绝非稀罕之事。事实上,虽然它们与刚刚被讨论过的、不易为心理学考察所获得的神秘经验大为不同,但是它们却在精神病理学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们现在要考察...
30
三、阐明转变过程的一组典型象征
我在此间选作例子的人在伊斯兰神秘主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就是基德尔,意思是“没有经验的人”(Verdant One)。他出现在《古兰经》中标题为“洞穴”的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