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回的形式

一、轮回的形式

轮回概念并非总是在同一意义上被使用的。既然这一概念有多个面向,回顾一番它的不同意义定会不无裨益。我将列出五种不同的形式,如果有人希望更为详细地讨论,也许还可以增加;但是我斗胆地想,我的定义至少涵盖了最为重要的意义。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将简要总结轮回的不同形式,而文章的第二部分将讨论轮回的诸多心理面向。在第三部分,我将提供一个选自《古兰经》的轮回之谜例证。

(1)转世(metempsychosis)。在我所希望大家关注的轮回的五个面向中,第一个面向是轮回或者灵魂转世的面向。根据这一观点,人的生命通过经历不同的身体存在在时间上得到延续;或者从另一种观点来看,它是为不同重生(reincarnation)所打断的生命序列。即使是在此教义极其重要的佛教中—佛陀(Buddha)本人便经历了一个由类似轮回所构成的相当漫长的序列,人格的延续是否得到了保证也无法确定:也许仅有羯磨(karma,又译因果报应)的延续。佛陀在生时,他的门徒问过他这个问题,但他从未明确说明是否存在着人格的延续。[1]

(2)重生。这一轮回概念必须暗含人格的延续。此间的人格被视为是继续和通往记忆,因此,当一个人重生或者出生时,他至少能潜在地记得曾经活过的前生,并且记得那些存在就是他自己的存在,即它们与今生有着相同的自我形式。重生通常意味着身体之内的轮回。

(3)复活(resurrection)。这就意味着人的存在的死后重建。一个新的元素进入此间:表示变化、嬗变或者存在的变形的元素。这个变化可能要么是本质的变化,意思是复活的人是不同的人,要么是非本质的变化,意思是唯有一般的存在状况发生变化,一如一个人发现自己身处不同的地点或者构造不同的身体之中时那样。它可能是身体的变化,一如基督教之认为,身体会复活。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讲,这个过程无法用整体的物质意义来理解;人们认为死者的复活是被颂扬的“再生之身”(corpus glorificationis)、 幽魂躯体(subtle body)的升天,处于一种不朽状态之中。

(4)再生(renovatio)。第四种形式关涉到狭义上的轮回,换言之,在个人有生之年中的轮回。英语中表示轮回的rebirth一词与德语的wiedergeburt完全相同,但是法语似乎就缺少一个拥有“轮回”的特定含义的词。这个词有特别的意蕴;它的字里行间暗示着更换、更新,甚至由神奇手段所带来的变化等含义。轮回可能是一种存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更新,因为被更新的人格并未在本质上被改变,而是仅有其部分功能,或者部分人格得到了治疗、加强或者改善。因此,甚至身体疾病也可以通过轮回仪式得到治疗。

第四种轮回形式的另一个面向是本质的改变,即个人的全面再生。此间的更新意指其本质的变化,可以被称为嬗变。作为例子,我们可以有凡人的存在变为不朽的存在、肉身的存在变为精神的存在、人的存在变为神的存在。关于这一改变,众所周知的原型是耶稣基督的圣灵转变和升天,以及圣母玛利亚的死后连同身体一起进入天堂。类似的概念可以在歌德《浮士德》的第二部中找到,比如浮士德变成男孩,然后又变成马里安纳斯博士(Doctor Marianus)。

(5)参与转变过程。第五种及最后一种形式是间接轮回。此间的转变并非是由亲身经历死亡与轮回直接引发,而是由参与被认为是发生在自身之外的转变过程间接引发。换言之,人必须见证或者参与某种转变仪式。这种仪式可以是类似弥撒的典礼,其间有着物质的转变。个人通过参与仪式,他就参与了神的恩典。神祇的类似转变也可在异教徒的神秘仪式中找到;一如我们从厄琉息斯秘密仪式(Eleusinian mysteries,又译埃勒夫西斯秘密仪式)中得知的,分享这一经验的新入教者也要被赐予恩典的礼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入教者在厄琉息斯秘密仪式上的忏悔,赞颂通过不朽的灵魂所赐予的恩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