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2025年10月22日
图2
中心是“乾”,即“天”,四条射线从那里发出,就像穿过空间延伸的天体力量一样。因此我们就有了:
乾:自生的创造力,相当于湿婆。
亨:普遍的力量。
元:原动力。
利:仁爱的力量。
贞:无法改变的、决定性的力量。
围绕这一男性力量中心的,是有其成形元素的地球。它是与生命力瑜伽中的湿婆—沙克蒂统一相同的概念,但是在此间被表征为了将天的创造力接收到自身之中的地球。天与坤—女性与有接收能力者—的统一,制造了四元体(tetraktys),一如在毕达哥拉斯那里,四元体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河图”是《易经》的传说中的基础之一,当下形式的《易经》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公元前12世纪。根据传说,一条龙从河里捞出了“河图”的神秘符号。智者发现了它上面的图案,图案的内容是世界秩序的法则。与其久远年代相符的,是该画显示了表示数字的节绳(knotted cord,又译准绳)。这些数字有着种种属性,尤其是男与女的普通原始特征。所有非偶数都是男性,而所有偶数则是女性。
遗憾的是,我并不知道这一原始概念是否影响了远为年轻的密宗曼荼罗的形成。但是,二者的相似是如此突出,以致欧洲考察者不得不问自己:是哪一种观点影响了另一种观点?究竟是中国人的概念源自印度人,还是恰恰相反?我曾为此讨教过一个印度人,他回答道:“自然是中国人的概念源自印度人。”但是,他并不明白中国人的概念有多么古老。《易经》的基础一直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我的已故好友卫理贤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典哲学专家,他认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直接联系。尽管存在着象征思想的根本相似性,但是无需有任何直接影响,因为一如经验所表明的,以及一如我已证明的,思想是从似乎无所不在的心理矩阵,从本土不断地产生出来,相互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