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型的功能

2.原型的功能

儿童主题所表征的不仅有存在于久远的过去的东西,而且也有存在于当下的东西;换言之,它不仅仅是一种过去的痕迹,而且是一个作用于当下的系统,其目的在于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平衡或者矫正意识心理的不可避免的片面性与过度。这是因为意识心理具有集中于相对少数的内容并将其提升至最高透明度的性质。一个必然的结果和前提是排除意识的其他潜在内容。这种排除注定会引起意识内容的某种片面性。因为文明人经过区分的意识已被赋予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以便通过其意志的动态在现实中实现其内容,所以他落入片面之中、日益偏离其存在法则及根源的危险越大,他对自己意志的训练也就越多。一方面,这意味着人类自由的困难性,但是另一方面,它是对一个人的本能的无穷无尽的僭越之源。相应地,由于原始人与动物类似,更加靠近本能,他们的特点是害怕新奇事物、恪守传统。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原始人是煞费苦心地逆流而上,尽管我们颂扬进步。虽然我们的进步可能带来诸多令人愉悦的意愿实现,但是它也会积聚起同样巨大的一宗普罗米修斯式罪过,而这宗罪过必须以骇人听闻的大灾难的形式一次又一次地偿还。若干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梦想着飞翔,但是我们因此得到的一切却是密集轰炸!虽然我们今天会因基督教的来世希望而微笑,但是我们经常陷入比幸福的来世这一观念荒谬上百倍的种种千禧年说(chiliasm)之中。我们经过区分的意识始终处于被根绝的危险之中,它因此需要通过尚存的童年状态进行补偿。

从进步论的观点来看,补偿的表现是用罕见的溢美之词来描述的。因为在浅薄者的眼中,它看起来就像一次阻滞性的手术,所以人们会谈到惯性、倒退、怀疑、挑刺、保守、胆怯、卑鄙等等。但是因为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斩断自己与根源的联系的能力,所以他也可能被其危险的片面性不加鉴别地卷向灾难。阻滞性的理想恪守法则与传统,所以始终更加原始、更加自然(判断力强弱都一样)、更加“道德”。进步论的理想不要求忠于传统,所以始终更加抽象、更加不自然、更加不道德。意志所强加的进步始终是振动性的。虽然倒退可以更加接近自然,但是它反过来总会有痛苦觉醒的危险。更老一些的观点认识到了进步仅仅可能是“上帝的让步”(Deo concedente),从而证明它意识到了对立双方的存在,以及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复古老的“入境出境仪式”(rites d’entrée et de sortie)。意识被区分得越细,根绝的危险就会越大。在“上帝的让步”被人遗忘的时候,就会出现彻底的根绝。现在,心理学的一个公理是当部分心理与意识相割裂时,它仅仅是在表面上受到了阻止而言;实际上,它达成性格的获得,其结果是个人的目的为了被割裂部分的利益而被歪曲。因此,如果集体心理的童年状态被压抑到全面排除的程度,无意识内容就会压倒意识目的,并且占据、歪曲,甚至毁灭其实现。切实可行的进步惟有依赖于二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