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中的兽形精灵符号象征

四、童话中的兽形精灵符号象征

如果我们疏忽了考察一种特殊形式的原型表现,即是说原型的动物形式,我们对原型的描述就会不完整。从本质上讲,这属于神明与魔鬼的兽形化(theriomorphism),具有同样的心理学意义。动物形式表明有关内容与功能仍处于特别之人的范畴,即在一个超越人类意识的层面,因此一方面联系着魔鬼般的超人(superhuman),另一方面联系着野兽般的类人(subhuman)。然而,必须记住的是,这一划分仅仅是在意识范畴内才有效,其间它是思想的一个必需的条件。逻辑学上说“第三者不存在”(tertium non datur),意思是我们不能正视处于一体之中的对立双方。换言之,虽然对我们而言,消除难以抑制的自相矛盾可能仅仅是一个先决条件而言,但是对无意识而言,却绝非如此,因为无意识的内容并不例外,在本质上是似非而是的或者自相矛盾的,并不排斥存在的范畴。如果有不熟悉无意识心理学的人希望了解关于这些内容的应用知识,我将推荐他学习基督教神秘主义及印度哲学,其间他会看到对无意识的自相矛盾的最为清晰的阐释。

虽然迄今为止,无论是外貌还是行为,老人都多少有些像人,但是他的魔力及其精神优势暗示,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干坏事,他都是外在于,或者高于,或者低于人的层面。无论是对原始人还是对无意识,他的动物面向都绝不意味任何形式的贬低,因为在某些面向上,动物是高于人的。它既未无意中闯入意识,也未让任性的自我与它所依赖的权力相斗;相反,它实现了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驱使它的意愿。如果它是有意识的,它就会在道德上胜过人。关于堕落的传说中存有深刻教旨:自我意识的解放是一种魔鬼路西弗式行为,这一认识表达的是一种模糊的预感。人类的整个历史从一开始便是由他的自卑感与他的自负之间的冲突所构成。智慧寻求中间道路,并且通过与魔鬼和野兽的含糊联系为这一大胆行为付出代价,因此极易受到道德误解。

我们在童话中反复见到大有裨益的动物这一主题。这些动物像人一样行动,说人话,显示出的睿智和知识胜过了人。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有理由说精灵的原型是通过动物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德国童话[37]讲述的是一个正在寻找其失踪的公主的年轻人如何遇见了一匹狼,狼说:“别害怕!但是请告诉我,你这是在上哪儿去?”年轻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于是狼把自己的几根毛作为具有魔法的礼物给了他,有了它们,年轻人可以随时唤来帮助。这一插曲的发展完全就像遇见可以帮忙的老人一样。同样是在这个故事中,原型也展示出了它的另一个邪恶面向。为了把这一点说清楚,我打算在此给出故事的梗概:

那位年轻人在林中放猪时,他发现了一棵大树,其树枝高耸入云。他自言自语:“如果有人想从那棵大树的树梢看世界,他怎么才能完成呢?”因此,他爬了上去,结果爬了一整天甚至还没爬到树枝处。夜幕降临,他只好在一个树杈上过夜。第二天,他继续攀爬;到中午的时候,他爬到了树叶处。接近傍晚时,他来到了一个坐落在树枝中的村庄。生活在那里的农民给了他食物,并让他在那里过夜。到了早晨,他继续向上爬。快到中午时,他爬到了一座城堡处,里面住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那里,他发现大树不再有更高之处了。姑娘是国王的女儿,被一位邪恶的魔法师囚禁在了那里。因此,年轻人就与公主待在一起,公主允许他踏入城堡的所有房间:只有一间屋例外。但是,他的好奇心太强。他打开房门,在房间里发现了一只被三颗钉子固定在墙上的乌鸦。一颗钉子钉住了它的喉,另外两颗钉子钉住了它的翅膀。乌鸦抱怨说口渴,年轻人深表同情,给了它水喝。乌鸦每喝一口,就会有一颗钉子脱落;喝到第三口时,乌鸦自由了,飞出了窗户。当公主听到乌鸦时,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说道:“那是向我施魔法的魔鬼!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再次抓到我。”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她真的消失了。

现在,年轻人开始去找她,一如前文所描述的,他遭遇了狼。同样地,他遭遇到了一头熊和一只狮子,它们也给了他一些毛。另外,狮子告诉他,公主就被囚禁在附近的一间猎人住的山林小屋里。年轻人找到了小屋与公主,但是被告知逃跑是不可能的,因为猎人有一匹三条腿的白马,它知道一切,会绝对无误地警告其主人。尽管如此,年轻人还是试图与她一起逃走,但是白费工夫。猎人追上了他,但是因为他曾经救过猎人作为乌鸦时的命,所以猎人释放了他,自己和公主一道重新策马而去。猎人在林中消失之后,年轻人爬回小屋,说服公主用甜言蜜语从猎人那里骗到他如何得到他那聪明的白马的秘密。晚上的时候,她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把自己藏在床下的年轻人知道了在离猎人的小屋大约一小时路程的地方,住着一位养魔马的女巫。任何人只要能够看守马驹三天,他就可以选取一匹马作为报酬。猎人说,以前她常常用十二只羊的礼物达成交易,以期消除生活在农庄附近的林子里的狼的饥饿,阻止它们进行袭击;但是,她并没有送羊给他。因此,在他骑马离去的时候,狼去追他;在他就要越过她领地的边界时,它们扯掉了他的马的一只蹄。这就是它只有三条腿的原因所在。

于是年轻人匆匆赶去找女巫,同意为她服务,条件是她不仅要送他一匹他自己亲手选定的马,而且还要送他十二只羊。她答应了这一要求。她立刻让马驹四处逃散,让他喝白兰地,以便让他睡眼蒙眬。他喝完酒就睡着了,马驹跑掉了。第一天,他在狼的帮助之下抓住了它们;第二天,熊帮助了他;第三天,狮子帮助了他。现在,他可以去选择他的报酬了。女巫的女儿告诉了他哪匹马是她妈妈的坐骑。很自然,那是最好的马,而且也是白色的。他刚一让它走出马厩,女巫就刺穿了它的四个蹄子,吸出了骨头里的骨髓。她用骨髓烤了一个蛋糕,让年轻人在旅途中享用。白马变得极度虚弱,但是年轻人喂了它蛋糕,白马因此恢复了从前的力气。用十二只羊安抚了十二匹狼之后,他毫发未损地走出了林子。然后,他就去接公主,和她一起骑马离去。但是,三腿马向猎人大声喊叫,猎人开始追赶,并且很快就赶上了他们,因为四腿马拒绝疾驰。眼看猎人就要追上的时候,四腿马向三腿马大声呼喊:“好姐妹,摔掉他!”魔法师被摔了下来,被两匹马踩成了碎片。年轻人把公主扶上三腿马,结队骑马回到了她父亲的王国,在那里,他们喜结连理。四腿马恳求他割下它和三腿马的头,不然它们会让他大祸临头。他照做了,两匹马分别变为了英俊的王子和楚楚动人的公主,随后回到了“他们自己的王国”。他们在很久以前被猎人变为了马。

除故事中的兽形精灵象征以外,特别有趣的是要注意到认识和直觉的功能是为做坐骑的动物所代表的。这也就相当于说精灵可以是某人的财产。因此,三腿白马是魔鬼猎人的财产,而四腿马则是女巫的财产。精灵在这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功能,它一如任何其他物体(马),可以变换其主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自主的主体(作为马的主人的魔法师)。通过从女巫那里得到四腿马,年轻人把精灵或者某种特殊思想从无意识的控制之中解救了出来。此间正如在其他地方,女巫代表“自然的力量”(mater natura)或者无意识的原始“女家长”状态,表示一种心理构成,其间的无意识仅仅是由一种虚弱的、依旧处于依附状态的意识所组成。四腿马显示出自己胜过了三腿马,因为它可以控制后者。因为四位一体是整体的象征,以及整体在无意识的图像世界中起着巨大作用,[38]四腿马对三腿马的胜利也就并非完全出乎预料。但是,三和四的对立之间的意义何在?或者更加准确地讲,三与整体相比较的意义何在?在炼金术中,这一问题被众所周知为玛利亚原则(axiom of Maria),贯穿于炼金术哲学中长达一千多年,最终被重新纳入到了《浮士德》的卡皮里场景之中。关于它的最早的文学样式见诸于柏拉图的《迪迈斯》(Timaeus)开篇词,[39]然后歌德又向我们提起了它。在炼金术士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神圣的三位一体如何在更低的冥府鬼神三合一中拥有其相似之物(类似于但丁的三头魔鬼)。这表征的是一个因为符号象征而露出密切关涉邪恶的迹象的原则,尽管决不肯定的是,它仅仅表达邪恶。相反,一切都指向这样一个事实,即邪恶或者它的熟悉的符号象征,属于描述黑暗、夜晚、低级、冥府鬼神元素的形象群落。在这一象征中,低级作为一种回应与高级相向而立;[40]换言之,它一如上文所言,被想象为一个三合一。三是表示阳性的数字,在逻辑上联系着邪恶的猎人,他可以在炼金术上被认为是低级的三合一。四是表示阴性的数字,被指派给了老妪。两匹马是能说会道、无所不知的神奇动物,因此代表着无意识的精灵,它在一种情况下受制于邪恶的魔法师,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受制于老女巫。

三和四之间存在着男女之间的基本对立,但是,尽管四是整体的象征,而三却不是。根据炼金术,后者表示极性,因为一个三合一总是以另一个为先决条件,宛如高以低、光明以黑暗、善良以邪恶为先决条件。从能量角度看,极性意味着潜力;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潜力存在,就会有一种潮流、诸多事件的可能性存在,因为对立双方之间的紧张力争平衡。如果有人把四位一体想象为一个沿对角线分为两半的正方形,他就会得到两个顶点相对的三角形。因此,人们可以使用隐喻说,如果四位一体所代表的整体被分为相等的两半,它就产生两个相对立的三合一。这一简单的思考表明三可以得自于四的方式;同样,囚禁公主的猎人解释了他的马如何被十二匹狼撕掉了一只蹄,从四条腿变为三条腿。因此,三条腿是因为一次事故,一次发生在马即将离开邪恶母亲的领地时的事故。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讲,我们应该说无意识的整体开始凸现的时候,即离开无意识、进入意识范畴的时候,四者之一滞留在了后面,牢牢地为无意识的“空白恐怖”(horror vacui)所控制。因此,出现了一个三合一,它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并非源自童话,而是源自符号象征的历史—装点一个与之相对的相应的三合一[41]—换言之,冲突随之发生。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和苏格拉底一起询问:“一、二、三—但是,我亲爱的迪迈斯,在那些昨日的赴宴者、今日的请客者中,谁是第四个呢?”[42]他一直处于邪恶母亲的领地之中,为无意识的饿狼般贪婪所控制,因为无意识不愿意让任何东西脱离其魔力圈,除非以牺牲为代价。

猎人或者老魔法师与女巫相当于无意识的魔力世界中的消极父母意象。猎人首先作为一只黑乌鸦出现在故事中。他盗走公主,并把她囚禁起来。公主把他描述为“魔鬼”。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本人被锁在了城堡的一间禁闭室里,被三颗钉子钉在墙上,宛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他像所有囚犯一样被囚禁在自己的囚室里,像所有诅咒者一样被绑缚着。二者的监狱是一座魔力城堡,位处也许是举世无双的一棵大树的树梢。公主属于上面的光的区域,靠近太阳。被囚禁坐在世界之树(world-tree)上,她是一种让自己进入邪恶的权力之中的“世界之魂”(anima mundi,又译生命、清风)。但是,这一猎物似乎也并未对后者产生多大益处,因为捕捉者受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折磨,而且是用三颗钉子。很显然,受难表示一种让人痛苦的束缚和悬挂状态,适合惩罚普罗米修斯那样的人,严重有勇无谋,冒险进入对立原则的轨迹。这便是等同于猎人的乌鸦在他从光的上层世界夺取一个宝贵的灵魂时之所为;因此,作为一种惩罚,他被钉在了上层世界的墙上。很明显,这是对原始基督教意象的一种倒置的反思。曾把人类灵魂从这个世界的君王的控制之下解救出来的救世主,被钉死在了下面地球的十字架上,一如行窃的乌鸦因为放肆的干扰,被钉在了世界之树的参天树枝中的墙上。在我们的童话中,魔咒的特定工具是钉子的三合一。虽然谁让乌鸦成了俘虏在故事里未曾有交待,但是听起来咒语似乎是以三合一的名义加在他身上的。[43]

爬上世界之树、进入他将营救公主于其间的魔力城堡之后,我们年轻的英雄被获准进入所有房间,只有一间除外,即乌鸦被囚禁于其间的那间。宛如伊甸园里有一棵其果实被禁食的树一样,在这里有一间被禁止入内的房间,结局自然是立即有人闯入。什么也不会比禁止更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它是最为有效的引发不从的方法。很显然,某一秘密的解救计划正在酝酿之中,所要解救的与其说是公主,还不如说是乌鸦。英雄一看见它,乌鸦就可怜地叫喊,抱怨口渴,[44]年轻人在同情美德的驱使下,为它解渴,用的不是牛膝草和五倍子,而是让人刺激的水,于是三颗钉子掉了下来,乌鸦从打开的窗户飞了出去。因此,邪恶精灵恢复了它的自由,变为了猎人,再次盗走公主,但是这一次他把她锁在了他在地上的打猎小屋之中。秘密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被揭开了:公主一定是从上面的世界被带到人的世界的,如果没有邪恶精灵的帮助和人的不服从,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因为在人的世界中,灵魂的猎人是公主的主人,所以英雄必须再次介入,正如我们已然看到的,他为此从女巫那里窃取了四腿马,破掉了魔法师的三腿马咒语。正是三合一首先刺穿了乌鸦,所以三合一同样代表邪恶精灵的力量。它们是方向相对的两个三合一。

现在,我们转向另一个场域—心理经验的范畴,我们知道,意识的四个功能有三个是可以被区隔的,即是有意识的,而另一个则与基质(matrix)—无意识保持联系,众所周知为“低级的”功能。它是最为壮丽的意识的唯一致命的弱点:在某个地方,强壮者是软弱的、聪明者是愚蠢的、善良者是邪恶的,反之亦然。在我们的童话中,三合一显现为被毁损的四位一体。仅需将一条腿加到其余三条上,它就会形成一个整体。谜一样的玛利亚原理说:“……作为第四的一来自第三”—这大概是说,第三个制造出第四个时,它就立即制造了整体。虽然处于狼的控制之下的失去部分属于大母神,事实上仅占四分之一,但是加上其余的四分之三,它就构成了消除分割与冲突的整体。

但是,一个四分之一怎么会基于符号象征的证据同时是一个三合一呢?在这里,童话的符号象征对危难中的我们置之不顾,我们被迫求助于心理学的事实。我已在前文中说过,三个功能是可以被区隔的,只有一个功能始终处于无意识的控制之下。我们必须对这种说法进行更为仔细的界定。一个经验事实是仅有一个功能可以被或多或少地成功区隔,它因此被众所周知为高级或者主要功能,与外向性、内向性一起,构成意识态度的类型。这一功能联系着一两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区隔的辅助性功能,辅助性功能几乎不曾获得与主要功能程度相同的区隔,换言之,通过意志的程度相同的适用性。相应地,它们所拥有的自发性的程度高过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对我们的意图显示出很强的依赖性和服从性。第四个即低级的功能被证明在另一方面是不为我们意志所理解的。它时而显现为一个取笑的、分散注意力的小鬼,时而又显现为一个解围者(deus ex machina)。但是,它总是按自己的意志出现和消失。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的是,甚至被区隔的功能也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摆脱了无意识;在其他方面它们依然根植于无意识之中,并且其活动也在这种程度上受到无意识的控制。因此,受自我支配的三个“被区隔的”功能有着尚未摆脱无意识控制的三个相应的无意识成分。[45]一如这些功能的三个有意识的、被区隔的部分遭遇到第四个功能—作为让人头疼的干扰因素的未被区隔的功能,高级功能似乎也会在无意识中遭遇到最为强劲的敌人。我们不应对最后的压力省略不提:宛若乐意把自己装扮为光明天使的魔鬼,低级功能特别秘密和带恶意地影响高级功能,因为后者对前者的抑制特别强烈。[46]

为了适当说明我们的—引号除外!—“简单得有些孩子气的”童话中的微妙的、隐喻的联想,这些令人遗憾的有些抽象的陈述是必需的。两个对立的三合一,一个禁止而另一个代表邪恶的力量,完全吻合于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的功能结构。作为心理的一个自发的、天真的、未曾事先计划的产物,童话并不能很好地表达除心理的真实状况之外的任何东西。并非仅仅是我们的童话才在描述这些结构性的心理关系,其他无以数计的童话也一样。[47]

我们的童话一方面异常清晰地显现出精灵原型在本质上的对立性,另一方面,显示出种种对立的令人困惑的活动,无不旨在更高级意识的远大目标。年轻的猪倌从动物层面爬到世界之树的树梢,并在那里的光的上层世界里,发现了他的被囚禁的阿尼玛,即出身高贵的公主,这象征着意识的上升,从类似禽兽之地的低位升至视野开阔的高位,这是非常适合于意识视野放大的一个意象。[48]一旦男性意识已然达到这一高度,它即与其女性对应物阿尼玛面对面。[49]她是无意识的具体化。会面表示把后者设计为“潜意识”是多么的不恰当:它不但是在意识“之下”,而且也是在它“之上”,事实上是远在它之上,所以英雄必须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爬上去。然而,任何爬上去的人,比如我们的英雄,会一如在地面一样,高高地站立在“潜意识”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上面的”意识绝非是一种超意识。恰恰相反,他有了不悦的发现,即他权高位大的阿尼玛,灵魂公主(the Princess Soul),被妖术困在那里,宛若金丝笼里的鸟儿一样失去了自由。虽然他可以赞扬自己已然从平地、从类似禽兽的愚笨中升腾了起来,但是他的灵魂却受制于一个邪恶精灵,一个以乌鸦为幌子的穴居本性的阴险的父亲意象,魔鬼的著名的兽形形象。当他自己亲爱的灵魂在囚禁中受折磨时,他高高的位置和宽广的视野又有什么用呢?更糟糕的是,她遵守下层世界的游戏规则,公开通过禁止年轻人进入那间屋子的办法,设法阻止他发现自己被囚禁的秘密。但是,她背地里通过禁止这一事实,把他引向了那间屋子。这就好像无意识有着两只总是互相作对的手一样。公主同时既希望又不希望被营救。但据大家所说,邪恶精灵也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他既希望从光亮的上层世界窃取一个善良的灵魂—作为一个有翼的存在,这是他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又不期望把自己囚禁在那里。尽管他是一个邪恶精灵,但是他又渴望光明。这是他的秘密理由,一如他为咒语所镇住是对他的僭越的惩罚。但是,只要邪恶精灵被困在上层世界,公主也就无法下到地上,而英雄则继续迷失在乐园。因此,他现在犯下不忠之罪,从而致使盗贼得以逃离,于是导致了公主的第二次被拐—一个完整的灾难系列。然而,公主最终来到了地上,恶魔般的乌鸦呈现出了猎人的人形。超脱尘世的阿尼玛与邪恶法则双双坠落到尘世,换言之,它们缩小至人的比例,并因此变得可以接近。三条腿的、无所不知的马代表猎人自己的力量:它与被区隔的功能的无意识成分相符。[50]猎人自己赋予了低级功能以人性,低级功能又把自己作为英雄的好奇和热爱冒险体现在英雄身上。随着故事的发展,他变得越来越像猎人:他也从女巫那里得到了他的马匹。但是,不同于他的是,猎人没有得到十二只羊来喂狼,于是狼就伤了他的马。他忘了向地府鬼神力量进贡,因为他也不外乎是个强盗。通过这一疏忽,英雄知道了惟有以牺牲为代价,无意识才会让受其驱使者离开。[51]数字12很可能是一个时间符号,补充说明意识必须完成十二件工作[52]之后人才能获得自由。[53]猎人看起来像英雄,英雄先前试图通过盗窃和暴力获得其灵魂,但未能成功。但是,灵魂的征服实际上是一项需要耐心、自我牺牲和奉献的工作。通过获得四腿马,英雄彻底步了猎人的后尘,获得了公主。结果证明,我们故事中的四位一体的力量更为强大,因为它把它依旧需要用于变得完整的力量融入了它的整体之中。

如前所述,这一绝非原始童话中的精灵的原型,通过兽形物被表示为了一个三个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受制于一个整体,即邪恶精灵;原型被表示的方式与某一未命名的权威用三颗钉子的三合一折磨乌鸦的方式相同。两个超规则的整体在第一个例子中相当于作为主要功能劲敌的低级功能,即猎人;在第二个例子中相当于主要功能,即英雄。猎人与英雄最终相互等同了起来,所以猎人的功能融入到了英雄身上。事实上,英雄从一开始便蛰伏在猎人身上,怂恿他利用所掌握的种种不道德手段窃取灵魂,然后又让他违心地把她交到自己手中。表面上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但实际上,一个是在做另一个的事情。一旦英雄成功夺取四位一体,症结旋即被打开—或者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在他把低级功能融入三重系统的时候。它一下子结束了冲突,猎人形象随之烟消云散。获取这一胜利之后,英雄让他的公主骑上三腿马,然后一起策马回到她父亲的王国。从此以后,她统治和代表以前为邪恶的猎人服务的精灵王国。因此,阿尼玛代表并且一直代表的那部分无意识绝不可能被融入到基于人的知识或者经验可以获取的整体之中。

后记。已然是在我完成初稿之后,我的注意力才因一位朋友转移到我们故事的一个俄罗斯变体。它的标题是“玛利亚·莫芙娜”(Maria Morevna)。[54]故事的英雄并非猪倌,而是沙皇的长子伊万(Ivan)。对三个起帮助作用的动物的解释非常有趣:他们相当于伊万的三个姐妹及其丈夫,他们实际上是鸟人。三姐妹代表功能的无意识三合一,同时与动物与精灵王国有关。鸟人是一种天使,强调无意识的辅助性。在故事中,他们介入于关键时刻,即英雄—不同于他在德国的对应物—陷入邪恶精灵的力量之中、被杀害和肢解(神人的典型命运)的时候。[55]邪恶精灵是一个经常被显现为裸体的老人,名叫不死者柯什埃(Koschei the Deadless)。[56]相应的女巫是著名的(Baba Yaga)。德国变体的三个起帮助作用的动物在这里翻了一番,最初现身为鸟,然后现身为狮子、奇特的鸟、蜜蜂。公主是玛利亚·莫芙娜女王,她是一个可怕的尚武领袖—希腊神后玛丽(Mary the Queen of Heaven)在俄罗斯东正教赞美诗中被赞美为“圣饼领袖”(leader of hosts)!—已然用十二条铁链把邪恶精灵捆缚在她城堡的禁闭室里。伊万为老魔鬼解除口渴之后,他带着女王逃走了。具有魔力的坐骑最终并未变为人。很显然,这个俄罗斯故事的特征更为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