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这本书是由.安学勇著创作的,《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共有82章节
1
序言
安学勇博士的著述《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精心修改之作,倾注了多年史学研究的心血,颇多学术精要之处,谨弁言于此。 余嘉锡是近现代...
2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余嘉锡生平及学术交游 第一节 余嘉锡生平简述 第二节 余嘉锡的学术交游 一、与业师柯劭忞 二、结识陈垣,任教辅仁 三、结识湘籍学者杨树达 四、与当...
3
第一章 余嘉锡生平及学术交游
...
4
第一节 余嘉锡生平简述
余嘉锡,字季豫,湖南武陵人,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河南商丘。其父余嵩庆,字子澄,号芷苓,光绪二年丙子恩科进士,“以户部主事出为河南知县,官至湖北候补知府”[...
5
第二节 余嘉锡的学术交游
...
6
一、与业师柯劭忞
余嘉锡中举后,拜主考官、翰林院编修侍读柯劭忞为师。柯劭忞,字凤荪,号蓼园,凭《新元史》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博士。民国期间,曾担任清史馆总纂兼代馆长。余嘉锡居北...
7
二、结识陈垣,任教辅仁
如前文所言,余嘉锡通过其子余逊结识陈垣。在陈垣的聘请之下,余嘉锡出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后升为教授,1932年9月又兼任国文系主任。[51]辅仁初创之期,陈垣重...
8
三、结识湘籍学者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近代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治学也继承了清代考据学传统。1902年,余嘉锡与杨树达伯兄杨树谷同举光绪壬寅科...
9
四、与当时其他学人
任教辅仁大学,为余嘉锡在北平学界立足打下了基础。北平作为故都,虽然已不是政治中心,但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全国文化中心,各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以及北平图书馆,...
10
第二章 余嘉锡与目录学研究
...
11
第一节 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及地位
...
12
一、20世纪早期的中国目录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目录学理论的冲击与影响之下,中国传统的目录学开始了近代化进程。1909年,孙毓修在《图书馆杂志》撰文介绍西方的“杜威十进分类法”。新文化运动...
13
二、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
对于中国传统的目录学,周祖谟认为,“历代的目录书很多,各书的编排、分类和内容性质不尽相同,要利用这些书,不能不先理解这类书的性质、体例、作用和源流。这就是传统的...
14
三、余嘉锡目录学思想评价
对于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今日学者已经作了很多评价。如彭斐章认为:“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是其精华之所在。他从目录学的起源、目录学的意义、古典书目的功用、体例、类...
15
四、如何认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中国古代的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的确是促进了古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受近代西方目录学重视检索与图书编目特点影响的学者,认为“辨章学术”应该属于中...
16
第二节 从版本比较看余嘉锡目录学观念的微变
今日所见的《目录学发微》,是经过了余嘉锡晚年重新删改与整理的本子,与他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各大学授课时所用的讲义之间存在着一些文字上的不同。笔者得到余嘉锡3...
17
一、整齐篇章结构
(一)标题调整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余嘉锡对书内各节的标题进行了统一修改。详见下表(表中每一行,北大印本的文字与上古籍本文字为原文位置一一对应关系,下同)。 很明...
18
二、补充材料,充实文章中的论据
(一)补充引文 续表 续表 续表 以上皆属在北大本基础上,余嘉锡又补充了材料,以充实论证。 (二)补充观点 余嘉锡在北大本的基础上,补充论点的地方并不多见,仅此...
19
三、文字删削,使表述更加严谨缜密
(一)语气更为谦逊 如以下条。上古籍本中,将“知此者鲜矣”改为“多未留意”,前语句未免过于尊崇前人,贬低后来学者。 又如以下两条文字,在后来的版本中,都做了删除...
20
四、少许观点略有变化
余嘉锡自从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各高校讲授目录学课程,始作《目录学发微》,其后修改中,总体观点并没有什么改动。细微处有改变者,如下表所示:...
21
五、版本比较看余嘉锡目录学思想中的崇汉倾向
如从以下表比较来看: ①注:原文双行小字,今加以括号。 续表 由于刘向父子《别录》《七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汉书·艺文志》对后世中国目录学的深刻影响,导致中国...
22
第三节 余嘉锡对章学诚目录学思想的批评
民国以来,梁启超、胡适等推崇章学诚的史学与目录学,受此影响,牟润孙曾向柯劭忞请教“讲史学,是不是应当以章实斋之说为准绳”。柯劭忞却不以为然,认为章学诚很多地方都...
23
一、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余嘉锡一方面继承并欣赏章学诚所总结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但在具体内涵上则与章学诚存在着一些区别。 1.《校雠通义》“虽号宗刘,其实只能论班”。 章学诚《校...
24
二、关于“校雠”与“目录”之别
刘向《别录》解释“校雠”云:“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118]可见“校雠”的原意即指文字校勘。郑樵...
25
三、关于“别裁”
别裁法是章学诚目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创获。何谓“别裁”,章学诚举例并总结道:“《管子》道家之言也,刘歆裁其《弟子职》篇入小学;七十子所记百三十一篇,礼经所部也,刘...
26
四、“事”“理”先后与目录体例
在理与事关系上,章学诚主张“以道为本,从艺为末,此始末之部秩也”[131],并以此标准评价目录类例。如他说:“古人著录,不徒为甲乙部次计。”[132]又说:“《...
27
五、关于郑樵删削《崇文总目》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泛释无义论》中,认为《崇文总目》“每书之下必著说”,其中有些“强为之说,使人意怠”[140]。今所流传的《崇文总目》被删去了原书中所有的叙...
28
六、关于《辑略》存亡问题
《校雠通义·原道》说:“刘歆《七略》,班固删其《辑略》而存其六。颜师古曰:‘《辑略》谓诸书之总要。’盖刘氏讨论群书之旨也。此最为明道之要,惜乎其文不传。今可见者...
29
第四节 宗刘: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探源
推崇刘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目录学中的一种整体性倾向,古来即以如此。如《隋书·经籍志》说:“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
30
一、关于“目录”释名
余嘉锡将“目录”一词的使用,追溯到刘向、刘歆父子校书之时。关于“目录”名称的起源,《四库全书总目》目录类小序云“郑玄有《三礼目录》,此名所昉也”[155],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