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刘: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探源

第四节 宗刘: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探源

推崇刘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目录学中的一种整体性倾向,古来即以如此。如《隋书·经籍志》说:“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153]余嘉锡对此评论道:“观《隋志》之持论,掊击诸家,推尊向、歆,盖以向之《别录》,每书皆有叙录,歆之《七略》,群篇并举指要,于书之指归讹谬,皆有论辨,剖析条流,至为详尽,有益学术,故极推崇。”[154]

推崇刘向、刘歆的还有章学诚。但如前文所述,章学诚以《汉志》研究为基础来实现“宗刘”,这遭到了余嘉锡的批评,余嘉锡对章学诚“论班”而号称“宗刘”的做法略有不满。因此,余嘉锡在讨论目录学时,直追刘氏父子,尽量引用《七略》《别录》佚文,次以《汉书·艺文志》加以补充,再次之援引后来之目录书。余嘉锡珍藏的手抄本《小勤有堂杂钞》首篇即是抄录顾观光校集的《刘向别录》与《刘歆七略》,可见他对刘向父子佚文的重视。

学界以往过多地强调余嘉锡与章学诚之间的学术关联,却忽略了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实际上是直接追本于刘向、刘歆父子的。除本章第二节中所论,通过文本的比较,可以发现在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中存在着强烈的崇汉倾向,这种崇汉的中心就是“宗刘”。今再据《目录学发微》中,余嘉锡对《七略》《别录》佚文的引证情况,论述余嘉锡的“宗刘”思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