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变化

二、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学科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来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快速地集成,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这些软件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制作成光盘,长期、大容量地储存。

最后,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建立教学专用网站,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可以为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复杂的研究任务均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最后,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等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第三,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例如,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四)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

第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