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
慕课混合式教学所需的网络环境包括校园网络和外部互联网,并且特别强调无线网络和手机移动网络的接入,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整体的网络环境构建和优化。校园内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校应该积极构建层次分明的校园教学网络,校园网的意义和价值不应该是简单地在校园内接入互联网的接口,重点不应该是提供通用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而是应该将主要的带宽和资源用于保证教学相关的需求,并且合理划分网络层次,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限制或断开与教学无关的网络访问。学校应积极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确保学生能够在混合式教学中充分使用个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自带设备(BYOD)实现实时的信息检索,并通过移动教学APP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互。校园无线网同样需要对非教学流量进行限制,通过“限流保通”机制保证大量学生并发接入时也能够正常访问教学资源。除了学校自建的以教学应用为导向的校园网之外,在当今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和移动网络资费不断下调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加强与手机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引入运营商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网络化学习的流量资费套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教学资源。
学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秉承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深入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理念,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将注重线上教学与注重线下教学相结合,通过“翻转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并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使知识传递形式更多样化、可视化、立体化。从教师“教”的角度,加速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学生“学”的角度,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有效缓解教育需求差异化、个性化问题。高校在推动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同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构建校本教学资源库,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