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产生的背景

一、智慧教育产生的背景

智慧教育的思想源于美国。1992年,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其核心是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从此,各国纷纷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并制定了本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战略,统筹了教育信息化的各方面发展。如,美国于2010年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日本于2010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指南》、英国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于2009年发布了《JISC战略》等。这些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战略文件的发布,为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1998年,阿尔·戈尔在其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中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概念在世界各行各业大行其道。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即数字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从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逐步进入校园,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在“班班通”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数字化教育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与学的过程。

21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推动力,激发了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拓展学习概念、开展学习环境设计的兴趣,推动着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实践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此时,教育进入智能化时代,即智慧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动因之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成、应用、融合和创新四个阶段的观点,透过美国1996年、2000年、2004年、2010年陆续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走过了基础设施与设备配备、教育资源建设与推广、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等阶段,目前进入教育应用创新阶段,寻求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多媒体教学发展期和网络教育启蒙期、“十五”期间的多媒体应用期和网络建设发展期、“十一五”期间的网络持续建设期和应用普及期的发展轨迹,现阶段正处于应用融合阶段,并且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迈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融合、部分创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的个体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三元互动结构中,如何在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公平与均衡、优质与创新、个性与灵活的三大发展难题,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教学法创新等落实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追求。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地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已被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如,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均颁布了相关的国家教育政策。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的转变,不仅仅象征着教育信息化中技术的数字化转为智能化走向而促发的“形变”,更蕴含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所追求的“质变”,尤其是教育文化的创新。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带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最终指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将智慧教育作为其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从数字教育转向智慧教育已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逐步引起我国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智慧教育正在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技术变革教育时代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