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三、智慧校园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由于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期未做好充分调研,对智慧校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误区分析不到位。对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构建在某种程度上有简单化、理想化的倾向,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数字校园的思维桎梏,以致不能准确分析未来智慧校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智慧校园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缺乏系统观,不能从宏观层面指导智慧校园建设。往往出现“缺乏与教育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与标准的紧密结合、过度强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忽视智慧校园的有效应用”等现象。

第三,智慧校园战略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合理,往往出现“缺乏短、中、长期目标的相互结合,发展目标定位过高或定位过低”的现象,不利于智慧校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过高则难以实现,目标定位过低则不具有挑战性。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未能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特色,以及与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只关注智慧校园的当前发展,未考虑智慧校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仅从本校的角度考虑智慧校园建设,未考虑国家有关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也未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战略规划中不断提出一些大概念,但在项目建设中难以落实,或落实的只是具体的应用,导致规划与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

第四,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未能准确调研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等智慧校园的实际需求,以至于智慧校园重点建设内容定位不准确。智慧校园在建筑智能化与信息智能化工程之间建设的匹配程度,往往也影响着整体智慧校园建设内容的效果。例如,建筑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不大,功能不全,那么在信息智能化建设方面要实现大数据、超融合等内容就会非常困难。

第五,智慧校园战略规划中的重点任务或重大工程,不是依据如何解决智慧校园发展过程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或实施难度太大,难以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系统,要么大而全,模仿其他学校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要么直接采用公司开发设计的应用系统,未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本地化处理。

第六,保障措施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未能有效执行智慧校园战略规划,无足够的经费支持工程的实施等。建设经费分配不合理,存在硬件和软件经费投入较多,资源建设经费投入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考虑运营维护费用。绝大部分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未考虑建立激励机制,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很难推动智慧校园的实际应用。信息化领导力薄弱,建设队伍组建不合理,未能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人员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

第七,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整体上存在三种倾向:强调技术与媒体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对应用系统、资源建设关注较少;强调智慧校园辅助教育管理的功能,对智慧校园支持教与学的功能关注较少;强调智慧校园对学与教的支持,兼顾利用智慧校园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注重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使用合适的媒体与技术较少。

第八,智慧校园的智慧化程度不高,与数字校园在本质上无显著区别。尽管有些意识超前的高校和中小学提出建设智慧校园,但是由于对智慧校园的内涵把握不清晰,智慧校园的智慧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此外,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往往是在硬件系统方面投入过多,而在软件系统方面的投入很少,但是在用户的体验方面,往往只是软件功能体验居多,这又会导致整体用户对智慧校园建设满意度降低。

通过智慧校园问题分析,学校管理层应重视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软件的使用要切实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要不断调试,直到满足用户为止,这样能对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环境的智能化改造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更好地促进教育科研、管理、政策的实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预期效果。


[1]李斌,徐波锋.梦山书系 国际教育新理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243.

[2]吴玮.我国智慧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基于CNKI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高教学刊,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