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分类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分类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作用

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本科本位型课程模式,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学科辅助型课程模式,三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工具与手段的学科研究型课程模式。

(二)基于教学过程的阶段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种模式:课前阶段模式、课后阶段模式和课内阶段模式。

(三)从学科的角度来看

依据学科的不同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划分为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

(四)依据教学策略划分

根据教师的教学策略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型分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演示、讲授、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

(五)依据技术支撑环境划分

从技术支撑环境来看,有基于网络、多媒体、软件工具、仿真实验、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不同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

要设计好一节整合课,必须回答“信息技术在一节课中的性质与作用是什么”“在一节课的哪些地方引入信息技术”“在一节课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等问题。我们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还要会设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过程,也可以借鉴一些整合的模式来帮助我们设计本学科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