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加工

五、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加工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教育资源是指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即支持教育的所有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承载教育信息的各种资源,也就是指蕴含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教育学资源主要包括九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与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指教学过程中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与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

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案例

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完整的教学案例通常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

6.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7.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

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媒体素材、课件、试题库、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库、资料目录索引等)、教学平台(支持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的软件工具,如网络课件写作工具,多媒体素材集成软件,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在线测试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讲评作业、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联系测试、考试阅卷、教学分析等)。

以上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型: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即前文所说的教学素材;二是集成型教学资源,即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应用目的,将多媒体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形成的复合型资源,常见的形式有试卷、试题库、文献资料、课件与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软件等;三是网络课程。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1.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检索

通过搜索专业网站和资源网站,可以高效地找到教学资源和素材。目前互联网上各个学科相关有成百上千家教学资源网站,既包括教育门户网站,又包括各种学科资源网、教学网、主题网站等。

2.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检索

目前各种各样的中西文搜索引擎有十几种或更多,比较著名的搜索引擎有百度、谷歌等。每个搜索引擎均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以查询速度快见长,有的以数据库容量大占优势。搜索引擎实际上也是一个网站,只不过这个网站主要提供信息搜索服务。

搜索引擎种类繁多,品牌各异,但操作基本相同。搜索引擎大都有一个关键词输入栏,在该栏中输入要搜索内容的关键词即可进行检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冗繁,其中夹杂着很多无关的信息,如何迅速、有效地找到需要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利用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

严格来讲,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并不是真正的搜索引擎。按照目录分类的网站链接列表,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进行关键词查询,仅靠分类目录就可以找到需要的信息,如国内的搜狐、新浪、网易等。

4.利用专用搜索软件检索

有许多专门的软件是用于搜索特定类型的素材资源的,如图片搜索、流媒体搜索等。

5.利用专业数据库检索

很多专业的服务机构大都开发了大型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并且将这些教学资源有偿地提供给广大网民。如,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数据库全文检索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加工

1.文字资源加工

文字是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通过一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的工具,其根本作用在于承载信息与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文字随处可见,如各种报纸、杂志、书籍、网络上的文章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科书、练习册等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因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使用文字时,不仅有字体、字号大小、文字颜色的变化,还有新的拓展,所以一般用“文本”这个词来代表网络上的“文字”一词。

2.图形与图像资源加工

图形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特殊的一种资源。因其较抽象,所以在传播中承载的信息量较少。图形有数据量小、不易失真的特点。因此,图形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传播中应用较多。从最终的呈现来看,图形与静态图像没有太大区别。图像也是一种较特殊的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使用的图像,与报纸杂志和电视上使用的图像相比,有如下特点。

(1)信息量大

信息技术环境下所用的图片,色彩比较丰富,层次感强,可以真实地重现生活环境(如照片),因此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数字技术把图片压缩并存储在服务器中,容量十分巨大。

(2)选择性强

静态图像非常逼真、生动、形象,可以提供较高质量的感知材料。由于图片多,传递的信息也多,师范生在通过图片来获得信息时的选择余地很大。师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来挑选图片,将其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或者将图片打印出来,以后慢慢欣赏。

(3)可以对图片进行放大、缩小和编辑

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图片,其大小是固定的,不能变动,师范生更不能对图片进行编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使用的图片,师范生可以点击将图片放大或缩小,也可以用专门的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改,如用Photoshop可将图片处理成油画效果、水彩画效果、浮雕效果等。显然,这是报纸杂志在使用图片时无法做到的。

3.音频资源加工

音频即声音。音频包括波形音频、CD-DA音频和MIDI音频。波形音频是记录声音最直接的形式,对记录与播放的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在媒体教学软件中应用最多,其缺点是数据量比较大。CD-DA音频又称数字音频光盘,是高质量立体声的一个国际标准。MIDI音频的播放需要借助解释器,因此对环境要求较高,但其数据量比较小,非常适合在呈现背景音乐的场合使用。

音频属于过程性信息,有利于限定和解释画面。音频在教学中应用得当的话,不仅能用于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使用听觉接受知识的积极性,还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4.动画资源加工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一般来说,用来传递信息的动画需要借助专门的工具进行制作。这些动画,按动作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播放的帧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帧)和半动画(少于24帧)之分。

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次要因素,突出强化了其本质要素,因而有利于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此外,经过创造设计的动画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视频资源加工

同动画媒体相比,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视频具有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适宜呈现一些对于学习者较陌生的事物。它的信息量较大,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通常情况下,视频采用声像复合格式,即在呈现事物图像的时候,同时伴有解说效果或背景音乐。当然,视频在呈现丰富色彩的画面的同时,也可能传递大量的无关信息,如果不加以鉴别,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