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废墟塞满眼

2.无限废墟塞满眼

蒙山前,从西到东有费县城和临沂城两座重要的城市,尤其是临沂城,是陇海铁路以北的军事重地,鲁南、鲁中和滨海三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联系枢纽,于是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十多年的时间里,围绕着这一座城,仅战役就发生了两次。

临沂城是一座被打烂过两次的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

1938年3月10日,日军第五师团9000多人,在500多名骑兵的引导下,携带战车20余辆、装甲车60余辆、大炮30余门,在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临沂发起猛烈的攻击,成群的炮弹飞向古城,将守军的阵地炸得七零八落。13日夜,援兵59军赶到,与守军联合拒敌于城下,后经过反复争夺,毙伤日军精锐6000多人,取得了临沂保卫战的胜利,挫败了日军由津浦线和临沂两路夹击台儿庄的阴谋,奠定了台儿庄大捷的基础。4月21日,日军再次纠集重兵攻打临沂城,城破后,日军进入城内,对无辜的居民进行疯狂的大屠杀。日军屠城长达10余日,全城居民被杀害2840人,加上城郊被屠者共3000多人。日军在屠城的同时纵火烧城,大火在城中连续烧了六七天,整个城西、南隅化为灰烬,南关老母庙前、阁子门外的房屋也被全部烧光。就这样,一座古城被日军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后,又被焚烧一空。

日军占领临沂后,这座城市成为伪沂州道公署驻地。日军投降后,盘踞在城里的伪沂州道皇协军王洪九乘机撕下“沂州道皇协军”的旗号,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军,一个双手沾满沂蒙人民鲜血的大汉奸变成了临沂保安司令。他胁迫伪费县保安大队大队长邵子厚部等4000多人,拒绝向八路军投降。他们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蛊惑下,凭借日军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大批的武器弹药和充足的粮草,妄图长期固守,把临沂城变成国民党进攻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临沂城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一场血战必然要发生。

1941年8月17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开始攻打临沂。直到9月10日,八路军才炸开了可以跑汽车的城墙,此后又历经一天一夜的城市巷战才肃清城里的残敌。八路军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苦战将近一个月拿下了临沂城,沂蒙山区的三大抗日根据地至此才连成了一片。从此,临沂城成为山东解放区、华东解放区的首府。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了使费县城、临沂城免遭战火,也为了在运动中寻觅战机,解放军主动让出城市。可是,这些落入国民党之手的城池,成为其阻止解放军南下的堡垒,于是激烈的城市攻坚战再次上演。1947年6月6日,华东野战军的叶、陶兵团经过6天的连续攻坚,拿下了敌人重兵困守的费县城。就这样,历经一次次战火的蒙山前重镇费县城、临沂城,回到人民的怀抱时基本化为一片废墟了。

1941年冬,侵华日军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日军所到之处拆房舍修建碉堡,毁良田挖封锁壕,实行灭绝人性的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这是畑俊六从冈村宁次那里学来的对付八路军的“锦囊妙计”,这个惨无人道的政策,立即被残暴的日军丝毫不打折扣地执行了,甚至发挥到极致。于是,八百里沂蒙陷入了旷古绝今的浩劫。

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根据地的抗日军民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摧残。此番战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兵力之多、时间之长、手段之毒都是空前的。日军所到之处,狼烟四起,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鸡犬不宁。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5万多荷枪实弹的日军杀人、放火,是多么可怕的场景。用冈村宁次的话说,八路军和老百姓不是鱼水关系吗,那就把水抽干,看鱼还能跑到哪里去?因此,沂蒙山区的很多村落被日军“三光”后,跟兴旺村一样直接变为废墟。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以省为建制的根据地。在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省、县、乡、村四级政权组织完善,共产党的政策深得民心,人民民主政府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在这个省级建制的区域里,八路军是抗战的主角,尤其是罗荣桓制定的阻李送于的政策落地后,山东境内已无国民党军主力,因此,日军在沂蒙山区主要的对手就是八路军。

这些人拿起枪就是抗日战士,拿起锄头就是庄户汉子,他们是最让日军头疼的抗日组织,因为他们信仰最决绝,打日军、灭汉奸最坚决,因此,日军不得不想出各种绝招来对付这些半军半民的武装组织。多次跟八路军过招后,日军固执地相信,冈村宁次发明的那个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可以用来对付八路军。

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终极目标就是彻底毁掉共产党、八路军赖以生存的乡村,打掉共产党、八路军依赖的基础,让八路军成为失去水的鱼。这样一来,山清水秀的沂蒙乡村就陷入灾难的深渊。

日军在沂蒙究竟烧毁、炸平了多少村庄,已经无法计算了。但是有一点沂蒙人都清楚,各县县志都有记载:从1941年日军在沂蒙推行“三光”政策后,他们所到之处,村庄悉数被毁……

鲁中根据地是这样,鲁南、滨海根据地也是如此。滨海根据地的厉家寨原本是一个依山傍河的村落,这里远离敌占区,却也难以幸免,发生在村西北角的大山阻击战就是例证。八路军115师686团的何万祥连打得十分顽强,与数量20倍之多的日军在大山血战数日,硬是把大山变成了日军的坟地。战后,躁怒的日军杀进厉家寨进行报复,手段完全是兴旺村的翻版。

这是所有敌人惯用的手段,他们在八路军那里讨不到便宜,就拿支援八路军的老百姓出气。滨海区的渊子崖就是这样被1000多名日军屠村的,147名村民惨遭杀戮,若不是30多人的区中队以全部阵亡的决绝舍命救援,村民恐怕就无一生还了。

日、伪军败得越惨,对无辜百姓的报复就越狠,“三光”政策就执行得越彻底,村庄的受害程度就越大。沂蒙民间有句俗话,叫“逮不着兔子扒狗吃”。不仅日军会这一手,连土匪刘黑七也是如此。

1940年8月,天宝山战斗后,115师彻底消灭了叛军廉德三,斩断了日军和刘黑七的一条臂膀。打不过八路军的刘黑七,就把仇恨发泄到老百姓身上,瞅准八路军转移蒙山前的机会,突然袭击天宝山区,把一腔怨恨发泄到村庄里,支持八路军的村庄被他血洗一遍,处在龙顶山上的九间棚也未能幸免。

残酷无情的战争对社会的破坏是空前绝后的,作为主战场的沂蒙遭受的破坏更为严重。

从刘黑七“混光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长达35年的动荡、战乱中,沂蒙人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先是无恶不作的土匪们拖累一方百姓,家境稍微殷实的人家,只要被绑票一次,结局就是倾家荡产。如郯城县的一户罗姓富户,为赎回女儿,卖掉了30亩良田,可是被恶匪赵嬷嬷送回来的女孩,已经冻烂了四肢、生不如死了。无奈的母亲忍着揪心的疼痛,用颤抖的手包了一碗掺入砒霜的水饺,以一双泪眼送女儿上路。一个幸福家庭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在漫长的土匪时代,沂蒙山区被土匪祸害的人家比比皆是,被土匪烧光的村庄不胜枚举。

这些土匪对付村民自有他们的一套办法,他们的眼线遍及乡村,老百姓防不胜防。突破了道德底线的土匪们,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天怒人愤的事情,如赵嬷嬷血洗八里巷,刘黑七血屠大泗彦、南孝义等村庄。这些相对富裕的村庄,从此一蹶不振,几十年都无法恢复生机;那些被杀绝的人家,整个家族从此销声匿迹。费西一带的妇女,吓唬淘气的孩子时就说:“别出声,刘黑七来了。”跟土匪有一比的是顽固派,费东地区则说:“别出声,王洪九来了!”孩子就会一头拱进娘的怀抱,大气都不敢喘了。王洪九是鲁南地区最大的顽固派。可见这些土匪、顽固派对沂蒙的伤害到了什么程度!

共产党来了,土匪势力被遏制,顽固派被打击,日寇被灭了,老百姓刚喘了口气,国民党又点燃了内战的大火。他们开着坦克,拉着火炮逼近沂蒙山区,其破坏力是土匪、顽固派们无法比拟的,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几发炮弹就没了。

连绵不断的战火,让原本就弊车羸马的沂蒙人民更加艰难起来,八百里沂蒙满目都是废墟。

付出了,牺牲了,打赢了,新中国成立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成为历经艰难困苦最终获得胜利的中国人民最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站起来的乡村千疮百孔,翻身的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么,站起来的新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