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事件
国际。达能、雀巢、联合利华、摩托罗拉、肯德基等国际商业巨头、世界级的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国内。柳传志推出联想电脑,宗庆后、任正非、怀汉新开始创业……这些日后影响中国的经济人物,都是从这一年开始出场。
沂蒙。沂蒙人此时尽管还在做土地文章,但是已经开始了最初的工业设计。那些由政府投资的工厂,虽然弱小,但在八百里沂蒙已经遍地开花了。那时候的工厂相当于政府的一个部门,计划经济让其不愁原料,不愁销路。就在这个时候,河北一家造纸厂一个叫马胜利的供销科科长,掀起了一股“承包经营”的旋风,于是沂蒙山区开始受到这股旋风的洗礼……
在马胜利“承包旋风”的推动下,全国开始推行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试点,国企改革的大幕由此拉开……这个新鲜的体制,是对传统企业体制的一次大胆突破,它对生产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因为是新鲜事物,受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形成的惯性思维的影响,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一个新体制的来临。为推动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试点。大家都知道,既然是试点,成功和失败就会并存,希望与失望就可以同在。那么,怎样才能在试点中,把成功的希望推向极致,同时把失败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成了各地政府要考虑的事情了。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地委的领导与全国各地官员的心态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临沂地区就把国企改革试点的任务交给了地区体制改革委员会,因其对全区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于是,临沂地区体制改革委员会选择了郯南制药厂。
全区的企业到处都是,为什么选择郯南制药厂?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1987年的郯南制药厂究竟发生了什么。
20世纪60年代末期,鲁南一带生产、科技比较落后。那时候,老百姓养的鸡、鸭,生产队喂的猪、牛,最怕的就是疫情,只要出现一场“鸡瘟”,全村的鸡、鸭就会一夜死光。在60年代,中国农村是把鸡当银行使的,这如何承受?尤其是大牲畜的死亡,对生产队而言就像天塌了一角使的。可是缺医少药的鲁南人民只能眼睁睁看着而无可奈何。于是,八百里沂蒙山区就有了一句无奈的叹息: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面对村民的叹息声,几个在郯城县郊区进行“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坐不住了,良知和责任让他们集体行动起来,要帮助老百姓救治这些家禽、牲畜。于是,他们从马陵山上挖来野草,开始用一个大铁锅熬制药水,居然遏制住了疫情。
需求决定市场。
他们就在学校一角开始了筹办药厂的梦想。
一粒种子就这样播下了,他们谁都不会想到,这粒种子居然长成了一棵大树,见证了沂蒙山区工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成为老区工业革命的缩影。
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鲁南集团以年纳税14亿元的成绩,稳坐老区企业的头把交椅。这一切源于几个知识分子那一缕为人民服务的梦想,更源于一个叫赵志全的大学生的加盟。
1982年,青岛化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赵志全到来时,这个小小的企业已经从生产兽药转为生产医用中药制剂了。
那个时候,郯南制药厂和全国所有的企业一样,原料按计划供给,产品由国家医药公司统一销售,企业在计划经济链条上不紧不慢地运行着。事实上,1987年双轨制中的国家计划的功能,被市场渐渐逼空,于是好多企业开始遭遇运转困难,效益的滑坡让那些吃惯了“计划饭”的工人产生了不满。赵志全所在的郯南制药厂就是一个典型,由于大家都在等、靠,谁都不愿意为企业谋划,结果好端端的一个企业开始衰败:生产时断时续,工资发放成了头等大事。
所幸的是企业小,虽然面临破产,但是给社会和政府造成的影响并不大。也正因为它小,临沂地区体制改革委员会才选择它做改革的试点,显然这是明智的选择。那时的郯南制药厂,一年的产值只有100多万元,利润几乎为零。选择濒临倒闭的郯南制药厂做全区首家承包经营试点,成功了,可以给全区的企业提供一个改革发展的模板;失败了,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动荡。
这个决定如同巨石击水,在全厂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向吃着“计划饭”的工人,哪里能接受这样的试点?改什么革?试什么点?明明是把国企私有化。我们堂堂的国企工人,不就成了给个体户打工的小工了嘛!
就在大家为前景担忧的时候,赵志全却觉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的来临。作为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他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可以翱翔的空间。可是,作为一名小小的设备科科长,他施展的空间极其有限。赵志全反复看文件,越看越觉得光明一片,厂长责任制,就是厂长经理有权按照需求组织生产,有权对产品进行销售,也就是说,承包后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无限的梦想。赵志全一下子感到了春天的来临,他的激情立时燃烧起来。
时势造英雄。
应该说,郯南制药厂发展成享誉全国的制药集团,是1987年的改革试点给了它一个生机无限的春天。赵志全能从一个小小的科长,实现人生的蜕变,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实业家、创业者;由一个标准的农二代,成长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提交关于造好药造福社会的提案,也是1987年的那次试点成全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