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6.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在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家天下”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历代王朝都会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中国共产党彻底终结了这一思想,但是在民间,尤其是在财富的传承上,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改善。

在八百里沂蒙乃至全国,赵志全之所以去世后的声誉几乎超过生前的荣光,是因为他处理财富的方式,或者说他在财富面前高尚的姿态让人敬佩。他以胸有众生、襟怀天下的姿态,将财富的权杖传递到德才兼备者手中,后续的经营团队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开启了新一轮发展的高潮。

无论时空怎样变幻,不管后人如何审视赵志全,就在他拖着五劳七伤的躯体艰难地书写遗嘱的那一瞬间,一个高大的形象就树起来了。他那简短的遗嘱为中国的改革走出深水区提供了有力借鉴。赵志全去世后声名大震,从某种意义上讲,他那份简短的、没有任何修饰词语的遗嘱,起了关键作用。

2014年11月14日深夜,小花山下的小楼在冬风中显得有些孤单,温凉河水不知道小楼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依旧绕过小楼流淌。在赵志全办公室里的那盏灯熄灭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沂蒙汉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经历了什么。

十几年的癌症折磨,三次开胸手术的疼痛,对他而言已经不算什么了,重要的是,他用一生心血创建的事业,在没有他的日子里如何展现他期望的风采,到达他希望的高度?对一个创业者而言,事业成长犹如自己生命的延续一样重要。

冬天的风顺着温凉河逆流而上,和着水汽,阴冷而潮湿。此时,小花山下的小楼虽然已供暖,但寒气依旧包围着这座孤单的小楼。赵志全拖着被癌细胞吸光能量的身体,拿起笔写下了那份轰动沂蒙,引发人们长久思索,并令那些为财富而钻营取巧的人汗颜的遗嘱: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带着一个同样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团队,接过他手中的权杖。

这是一个令接任者张贵民深感意外的遗嘱,因为他既不是创业的元老,也不是排行第一的副总,他不仅没有接班的可能,也毫无接班的念想。这也是一个令沂蒙人感到意外的遗嘱,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思维。人们开始打量这个年轻的团队。也许受赵志全权威和能力影响太深远,面对新的经营团队,担忧在众人心头化作团团迷茫……惯性造就的心态绝不是一份遗嘱就能化释的。

鲁南制药是八百里沂蒙山最大的药企,时代楷模的大旗能否继续飘扬,赵志全精神能否发扬光大?这一切都要看企业能否熬过创始人突然离世的危机,而后再创辉煌!假如继任者把企业搞垮了,那么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这是给继任者的压力,也是对继任者的考验。山西首富李兆会创立的海鑫钢铁集团,在后人手里演绎了一出破产的悲剧。在财富帝国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海鑫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的故事依旧在发生,就像扬帆大海,总有船只会沉没一样。

时光在矛盾的交织和化解中前行,太阳和月亮在光明和黑暗交替间轮回。一切都在发展中成为浮云,一切都在企业的巨变中成为往事,化解一切疑虑的是集团的欣欣向荣。

真的应了普希金的那句诗:“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

2019年8月27日,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代会召开,新当选的集团党委书记张贵民说:赵总创造的鲁南精神,是企业战胜困难的法宝,为鲁南制药走向辉煌提供了无穷的正能量。

在这股能量的驱使下,从2014年那个艰难的深冬到2019年底,新团队带领企业将销售收入从2014年的5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23亿元缴纳税金从2014年的7.9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4.5亿元。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后,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鲁南制药依仗赵志全时代打下的基础和新团队的努力,在困难中斩关夺隘一路前行……

赵志全时代,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鲁南制药集团就投巨资搭建起招揽人才的“黄金台”。那时候员工们都说:“刚吃上饱饭,就花那么大代价招博士,一个博士的工资顶三十个工人的,有这个必要吗?”赵志全就给他们讲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讲乐毅、邹衍、剧辛等人才兴国的故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集团建起了一支由博士生牵头,硕士生、本科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赵志全走后,“科技提升速度,创新彰显高度”的理念依然被忠实地执行着。证据之一就是:企业科研团队的规模空前壮大,由60名博士、1600名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成为鲁南制药对内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对外抵御市场竞争的利器。如今,这家沂蒙老区的本土企业,已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拥有国内外专利1783项,申请国内发明1447件,研发实力在全国5000多家药企中,综合排名第三。

没有什么比事业的发展更能安慰创业者的心灵了,此时,躺在小花山上的赵志全可以安息了。

鲁南制药这株改革之苗,历经30多年的风雨终于长成大树了。它无意中成为八百里沂蒙山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坐标,成为沂蒙工业的缩影,因为时代赋予了它太多的使命和传奇,让它成为老区工业发展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