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王庙传奇
雪依旧下着。
飞舞的雪花团团裹住雨王庙,这所孤零零的小庙开始在风雪中颤抖起来。一间低矮的茅舍内,一名中年汉子冷漠地看着舞动的雪花,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隐隐现出几分焦灼、几分不安。每年这个季节,他是渴望下雪的,虽说猝然而至的大雪阻断了下山的所有通道,让原本就孤独的他更加孤独起来,但他挺高兴,因为厚厚的积雪使可怕的火灾消失了,他就不用巡山了,可以安心睡觉了。
当1993年的这场大雪来临时,他当然很高兴,生着火塘,烤着自己种的土豆,很悠然地打发着枯燥的日子。待他掰着手指一算,新年近了,这才有些慌乱。汉子有一桩心事未了,这桩心事就是送一份礼,是给新来的县委书记送一份年礼。按当地的习俗,如果不抢在小年前后送出,这礼物就没有意义了。在汉子的心中,这份礼是非送不可的。为了这份礼物,在秋露如潮的早晨,他钻山林爬山沟,在马尾松下一顶一顶地采集黄色的蘑菇,然后小心地挑选那些个大、肉厚、鲜嫩的蘑菇晒干。为了这份礼物,汉子的上衣划破了,下衣扯开了,一双踢倒山鞋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汉子很用心,终于积攒下这份礼物,他要亲自送给一个人。可是这雪,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打乱了他的全部计划。
吃了几个热乎乎的烤土豆,汉子觉得身上有了力气。他束紧棉袄,扣上帽子走出小屋。雪花一口吞没了他,汉子向那个最高点爬去。站在往日足可俯览全景的山尖上,他此刻只能看到十几米处。汉子还是执着地向北眺望,他想看一看那座县城,因为他打听准了信,那个人就在这座小城过年……此时,整个蒙山安静下来,唯有雪花飘舞,使大山更加空旷、寂静,更加让人孤独。此时,蒙山上的生命大都蜷缩在洞穴里,唯有汉子的脚步在雪地里轻叩。
松蘑是炖鸡炒肉最好的配料,明天就是小年了,一定要下山把礼物送给人家,不管雪有多深,否则就失去意义了。汉子要送礼的那个人,就是当时蒙阴的县委书记刘宗元。
一个是县委书记,一个是护林人,两者之间距离太远,任凭我们怎么想象,都无法把素昧平生的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一个高山护林人如此惦记新来的县委书记?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1993年5月,蒙阴县委书记带着秘书,在一个周末走向高高的蒙山。
5月是鲜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的鲜花点缀在无边的绿色里,山上山下一派生机。顺着被茂密的杂草侵占的小道,沐着5月的阳光,中午时分,他们攀上了山腰。蒙山云蒸霞蔚,空气变得湿润起来。此时,他们又饥又饿,亟须休息片刻,穿过一片松林,一座残垣断壁的小庙在绿荫掩映下时隐时现。
“带火种了吗?”
一个声音从茂密的树林里传出,随即一个中年汉子走出来。汉子精瘦,但精神饱满,书记分明发现他的眸子里流露出一种亲善的目光,那是长期与人群隔离的孤独者才会流露出的渴望!
“没带。”
“这就对了,咱这蒙山上松针枯草厚厚地铺了一层,一个火星就会引起大火啊!”
“不过,我已经让烟憋了一上午了。”
“我一看你的手,就知道你是个老烟民。要不,到我家里喝口山茶?”
书记对汉子有了好感,两个人一路攀谈得很热乎。
汉子说:“我呢,原先也是个烟鬼,一个人守着这林场心里闷,在山下林场种菜园时,一天能抽两荷包呢,后来调到这雨王庙才戒的。”
书记知道,对于一个抽烟人,戒烟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
汉子说:“你不相信?我是砸碎了打火机,折断了烟袋杆子才上山的。晚上烟瘾发作,我就把白日挖的苦菜放嘴里嚼一阵,那汁儿苦啊,就这么着把烟戒了。”
这就是一个老护林员和一个新任县委书记的交流。遗憾的是,护林人并不知道他就是新来的县委书记。对一个常年孤独寂寞的高山护林人来说,有个人说几句话,那就是天大的幸福了,至于来人的身份,对他而言毫无意义。
雨王庙是清末道士王遂仁化缘求施,用一生的精力建造的,是供奉雨王的庙宇。每年干旱季节,四周的乡民来此烧香摆供,祈求雨王降雨。当年,庙宇曾十分宏大,而今已面目全非,几间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草房已破烂不堪了,不过整个小院倒也被汉子收拾得干净利落。
汉子请他到自己的草舍里一坐,喝杯山茶解乏,书记欣然前往。汉子说:“这里离最高点挂心橛子还有一小时的路,过会儿我领你们去。不过呢,爬蒙山得到西岭山顶,那里景色最好看。”
草舍四面透风,房脊露着天,屋内阴暗潮湿。
“这就是你的住处?”
“是哩是哩,我在这里住了快二十年了。”
在交流中,书记知道了汉子的身份。国有林场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产物。1966年至1976年,国家的建设重心转移,对国有林场的重视程度弱化,管理机构不稳,管理层级下调。林业部国有林场管理总局被撤销,国有林场被下放到县、乡。于是,各地随意侵占国有林地、偷砍滥伐国有林木之风开始盛行,致使国有林场经营面积缩小,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锐减,国有林场陷入发展困境,职工生活日益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人离开了,可是地处高高的蒙山上的国有天麻林场不能没有人守护,汉子就是这时候来到蒙山林场的。他不享受林业工人的工资福利,却日复一日地守在山上,一个人守护着大面积的国有林场。
闲谈中,汉子告诉书记,自己是孤身一人,终日是一人吃饱了全家不挨饿。
书记感到奇怪。
说到家,汉子满怀伤感。他曾有个家,也有个属于他的女人。那时候,他在天麻林场干临时工,家就在紫荆关南面的费县。山高路远,他很少回家,因为只要上工,在山上一住就是一个月。一天夜里,下着雨,媳妇得了病,疼得满地打滚,一夜竟然疼死了。那时通信不便,等他赶到家里时,媳妇已去世多时了。他后悔得抓掉了自己的一头黑发。媳妇走了,孤零零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汉子在坟前哭啊哭啊,对着坟里的媳妇说:“你啊,怎么就不能再等等?我年年当先进,领导说了,等有指标就给我转正。那时候,我一个人的工资足够咱一家人用了,就把你也搬上山去。你不知道吗?我是个临时工,那点钱养活不了一家人啊!”
可是所有这些美好的规划,媳妇都无法等到了。他给媳妇磕了三个响头,在坟前栽下一棵合欢树,铺盖一卷就把家搬到了天麻林场,后来又搬到了雨王庙。家越搬越高,离媳妇的坟茔越来越远,日子也就越来越冷清了。
看着汉子一脸泪水,书记目光里充满了同情。
汉子擦干眼泪,说:“让你见笑了,多少年了,你是头一个听我讲故事的人。”
书记说:“原来你是林场的职工啊!”
“是,就是工资少,反正几十年啦!这里的人来了走、走了来,最长的一个住了一个月零三天,就再也没回来。就这样,20多年过去了,这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领导说,雨王庙护林点山高林密,十分重要,这里还有江北最大的一片水杉林,需要人保护。我也想走,可是看看那些刚栽的水杉,跟孩子一样,小树苗需要人照顾啊!1963年,林场在山上开出三亩育苗地,种上从外省调剂的种子,苗子刚出来,一夜工夫让野猪全拱了。我刚来的时候,水杉才筷子那么粗,别说野猪了,就是一只兔子也能啃了它。我得保护这些幼苗。”
汉子没有讲他两只水桶救水杉苗的事,他觉得那是他分内的事情,不值得一提。
书记决定看看那片水杉林。他真的没有想到,水杉居然在蒙山上能长这么高,2000多亩,齐刷刷地站在山腰上,那是一道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观。
书记的眼睛里有了些许泪花。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外乡人,苦守着这座蒙山,护理着万亩林场,一晃就是23年。他从未向上级提出过任何要求,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实干,能当上正式员工,把在山下苦守的媳妇搬上山来,一同守着山林,过正常人过的日子。可是,他把媳妇熬走了,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自己却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这座蒙山。功臣,这就是蒙阴绿化荒山的大功臣!
书记一把握住他的手:“孙少海同志,蒙阴人民不会忘记你,蒙阴的共产党更不会忘记你!”
孙少海糊涂了。他是谁?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这么多年了,人家都叫我“老孙头”或“野人孙”,没有人知道我的大名了,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这时,秘书说:“刘书记,咱该走了。”
刘书记?这个能叫上自己名字的人,姓刘,叫刘书记。孙少海记住了他的名字:刘书记。
1993年5月6日,天麻林场。
天麻林场,一个悲壮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蒙山上出现了一只凶猛的恶鹰,专吃孩童,致使周边百姓屡遭灾难。蒙山上一只成精的人参,目睹了这一幕幕人间悲剧,决心舍身救百姓,惩治恶鹰。人参化为一个胖乎乎的童娃引诱恶鹰,恶鹰上当了,血口大开向人参娃噬去。人参娃涕泗滂沱,泪水滴滴如血洒到蒙山,化为红红的天麻。
人参娃舍身救百姓的故事,如同孙少海守护蒙山的故事一样,都是舍己为人的壮举,他们都会被世人牢牢记住的。
就在这个流传着人参娃传说的地方,书记带着六大班子看完蒙山的风景后,召开了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关于开发蒙山旅游的拍板会。在这个会议上,他以县委书记的身份,为一个刚刚结识几天的高山留守人说话了:“孙少海同志是个外县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绿化蒙山奉献着生命。没有他,蒙山的树木就不会如此茁壮;没有他,2000亩水杉就不会成为高山上的风景……公安局给他转户口,劳动局给他办理招工手续,林业局给他落实工资……所有这一切必须在五日内解决。工龄从1964年算起,工资从1993年1月份补齐。中共蒙阴县委绝不能亏待一个默默奉献的外乡人。”
一个高山护林人的命运,就这样在一个新任县委书记的手里改变了,但是这些孙少海一点都不知道。
1993年7月,孙少海去林业局领工资。他总是这样,因为山高路远,半年领一次。这回,他睁大了眼睛看着手里的钱,反复数了三遍,对女会计说:“你算错了,我一月36块,半年的工钱是216块,你这是4480块啊!”
女会计告诉他:“你转正了,工资从1月份补齐,工龄从1964年算起。”
他睁大了眼睛。
女会计说:“你的事是县委书记亲自办的,说你是全县林业战线上的大功臣,县里还要表彰你呢!”
“县委书记?我不认识他啊!”
“怎么会呢?不是你领着他看遍了山上的风景,还爬上了千米高峰挂心橛子,县里才决定开发蒙山旅游的吗?老孙啊,你可为蒙阴县办了一件大事啊!”
孙少海突然想起来了:“你说的是刘书记吗?”
“不是他是谁?”
原来,“刘书记”不是人家的名字,就像“野人孙”不是他的真名,“孙少海”才是他的真名一样。
孙少海流泪了。
孙少海是沂蒙山区千千万万个护林人中的一个,正是这些护林人执着的坚守,八百里沂蒙才有了满目翠绿,才有了这金不换银不换的绿水青山。
沂蒙山区几十年持续的绿色化、果园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打牢了基础。八百里沂蒙境内的旅游景区,如龟蒙、云蒙、天蒙三大景区,博山区的原山,沂源县的鲁山,临朐县的沂山,沂南县与蒙阴县交界处的孟良崮,枣庄的抱犊崮,沂水县的纪王崮等知名的旅游景点,几乎都有国有林场。九间棚之所以能打造成4A级景区,除了红色的“九间棚精神”,国有大巡山林场的加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作为绿化祖国的先锋队,国有林场功不可没。作为国有林场的员工,无数个孙少海就是这满眼绿色的保护神。
我是1995年走进蒙山雨王庙与护林人孙少海彻夜长谈的。那天后半夜,他带我去看狼群。他说,狼一共有11只。狼群生活需要一个藏身的地方,还要有足够的食物,蒙山几十年的封山育林,正好满足了狼群的需求,于是这里就有了狼群。每年大雪封山,他都会给狼准备一些吃的,这些狼就和他熟了。在寂静的深夜,他冷不丁发出一声狼嚎,果然和着他的是满山的狼嚎。
他说,林子大了,环境美了,人和狼各有自己的地盘,才能和谐。植树造林既是人类自己救自己,也是给动物造一个家园。
那个夜晚,两个人、一群狼,在高高的蒙山上相逢,居然能和睦相处。那是我永远忘不掉的一个夜晚,永远忘不掉的一个护林员。
2019年,我再次走进天麻林场时,这里已经是5A级景区,山上游人如织,雨王庙也经修缮后成为一处景观。庙里换了新人,老护林员孙少海退休了。他留下话:能干的时候陪伴着林场,干不动了就回家陪陪媳妇。对了,他在媳妇坟前种下的那棵合欢树,这个季节应该开花了,他和媳妇是在合欢树下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