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引,领袖情结

5.南茶北引,领袖情结

在声势浩大的绿化祖国的行动中,毛泽东的一个建议,对沂蒙山区的生态和农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后,这个建议为八百里沂蒙山区打造出两大品牌:日照绿茶和沂蒙龙雾绿茶。前者集中在鲁东南沿海地区,后者集中在鲁中山区。

在日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这排名第七位的茶,成为人们须臾难离的事。渔民由于天天漂泊在海上无遮无掩,终日风吹日晒,收网拉鱼劳动强度大,出海之前与归来之后,喝茶便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当时日照县几乎各个村镇都设有茶炉,就连经济困难时期的1962年,“一条大街十个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小县城,还设有茶炉17座。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日照人对茶叶的情有独钟,只可惜沂蒙山区不产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照还属于临沂地委,地区商业、供销系统每年从南方购进的茶叶,四成以上被日照消费了。不仅日照,整个山东都有以茶待客的习惯。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就会减少创汇。山东作为茶叶消费大省,即使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茶叶自产迫在眉睫。

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委副书记谭启龙来山东任省长前,毛泽东在杭州跟他谈话:“山东人口多,又爱喝茶,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毛泽东还讲道,要把“丝”“竹”等南方的一些物产也引到山东。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叶带来了机遇,他因此被人们誉为“南茶北引第一人”。

1966年,南茶北引工程开始了,南茶北引第一站是山东的沂蒙山区,在日照和鲁中同时展开。南茶北引和南竹北引几乎同时进行。第一株茶苗在日照这片土地上种下,从此开创了北方高纬度种茶的先河。山东省委安排日照引种南茶,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沿海安岚、丝山两处公社各选一村试种。安岚选定了安东卫北山村,丝山选定了双庙村。省委十分重视南茶北引工作,派商业厅厅长带工作组来日照指导工作。省、县工作组到两个村后,会同村干部勘察地形,确定了地块,北山村划地5亩,双庙村划地3.7亩。同时,两个村各选派一人到浙江学习种茶技术。省工作组安排人到浙江调运茶籽。1966年谷雨时节,两个村在选好的地块里种上了茶籽。一场春雨过后,茶园里长出了绿油油的茶苗。人们十分高兴,争相到茶园里观看。南茶北引最大的难关不在下种出苗,而在茶苗能否安全过冬。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第二年春天,北山村的茶苗大部分活了下来。缺苗断垄处经过移栽,共有4.4亩地长有茶苗。双庙村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南茶北引是新生事物,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直至掌握规律,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两个村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离南茶真正在日照扎根还很远,干部群众心里也没底。1967年,县里派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到巨峰公社西赵家庄子村再次试种。这个村靠山面阳,山坡地多是沙壤,含微酸,适合茶树生长。工作组和村干部经过研究后,划出了30亩地种茶。根据北山、双庙两个村的经验,他们加大了保护措施。秋末,先浇冬前水,后在茶棚北侧培土增温,用草苫子搭挡风障,在茶棚上面盖松树枝,第二年春天,茶苗全部安全过冬。至此,可以说日照人基本掌握了茶树的生长规律。

海边的日照县如火如荼大搞南茶北引试验时,高山下的沂水院头公社也在试验种茶,而且大获成功。

南茶北引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自然生长,南方的茶树品种逐渐适应了沂蒙山区的气候,开始在沂蒙扎根发芽。

在鲁东南沿海地区,从1966年第一批5000株茶苗全部冻死,到如今“江北第一名茶”的崛起,一杯日照绿茶,让几代人见证了日照从最初的南茶北引发展成“江北绿茶之乡”的艰辛历程。连绵起伏的鲁东南山地、丘陵为茶树提供了有利地形,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弱酸性的沙质土壤为日照绿茶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扎根于高纬度的日照绿茶渐渐被赋予了鲁人的诚实、沂蒙的敦厚和儒风的仁礼。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以及耐冲泡的品性像极了北方人心中那种浓郁的“家”的味道,因而日照绿茶对于北方茶友来讲,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在鲁中地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位于沂蒙山区的茶园无法按照此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供销模式进行。茶园按照土地面积被分给各村村民,由农户个人自行种植和管理经营。当时村民认为这里的茶叶没有市场,种植积极性不高,大片大片的茶园处于撂荒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沂蒙山区的经济得到发展后,茶叶产业才被重新拾起。因为十几年的自然生长,这些剩下的茶树具备了半野生的性质,所长出的茶叶也具备了独特的风味。比起南方茶,沂蒙昼夜温差大,叶子生长缓慢,叶片更厚,叶芽的生长周期也更长,因而沂蒙绿茶耐泡、味浓。目前沂蒙茶叶合作社推行市场化机制,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仅沂水县茶业合作社,就覆盖院东头镇辖区内的23个村。2010年4月,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沂水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茶”是没有边界的,“追求好茶”是每一个老茶客的本能。随着日照绿茶、沂蒙绿茶知名度的提升,沂蒙茶已成为中国茶系里重要的一员。绿油油的茶园不仅绿化了沂蒙山,也为沂蒙山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南茶对北方水土、气候的适应,以及制茶工艺的提升,沂蒙山区不仅盛产绿茶、红茶,也能生产清茶和白茶。2019年,山东境内三大茶区(含胶东半岛)已形成35.6万吨的产能。

喝沂蒙茶时,总会想起毛泽东。正是领袖的亲民情结,成就了南茶北引的宏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