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伟人的批示
被愚公移山精神武装了头脑的厉家寨人,面对落后的现状不怨恨、不气馁,以“一把钁头一张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整山治水,在山岭薄地上创造了高产量,完全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还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商品粮。那时候,共产党在农村工作中常用的办法是:抓典型,以点带面。因此,厉家寨人战天斗地创高产的事迹,被莒南县、临沂地委树成典型,继而又被山东省委树为典型。
各级党委、政府在推广厉家寨典型经验的时候,没有忘记对典型的培养和指导,县委书记、地委书记成了厉家寨的常客。那个时候,区、县级人民政府还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区委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厉家寨,后来县委书记薛亭也常驻厉家寨,于是厉家寨就成了莒南县委的办公地。由此可见,一个全国典型的树立,除了自身条件过硬,各级政府的培育、宣传推动也必不可少。
厉家寨人苦干几个春秋,终于整成了标准梯田1520亩,全社粮食亩产由互助组时的230斤猛增到550斤,实现了粮食生产全面“跨黄河”。
实干出成果。靠愚公精神干出来的厉家寨出名了,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也出名了。
厉月举,一个地地道道的沂蒙农民,一个乡村农业生产的带头者,荣获了前所未有的荣誉。1956年3月,作为沂蒙山区的农业劳模,他出席了山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作为典型发言人,他介绍了厉家寨战天斗地的经验。1957年2月,厉月举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至此,厉家寨成为山东省重点推介的一个先进典型。
1957年6月,毛泽东的俄语翻译、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师哲来厉家寨考察。他听取了村干部的汇报,察看了层层深翻的梯田。当他得知厉家寨村粮食亩产量平均达到550斤的时候,他感叹地说:“奇迹,你们创造了山区粮食生产的大奇迹。”
师哲书记感慨之余,将《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送呈毛泽东的案头。这是厉家寨走向全国的关键性一步。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看完报告后十分高兴,当即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当时,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示:由杨尚昆办理,将这个批件复制给每一个代表,人手一份,让所有代表阅读。从此,厉家寨声名鹊起,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典型。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批示,厉家寨在全国农业战线上成为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如今,“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就陈列在厉家寨村史馆里。“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厉家寨精神,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