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风景这边独好

6.风景这边独好

“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习近平在听取刘嘉坤的发言后,当场说的一句话。

九间棚人把这句话当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座右铭,雕刻在纪念馆前的一块巨石上。

村支书刘嘉坤明白,只有富了脑袋,才能鼓了口袋。

1997年8月22日,刘嘉坤踏进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大门,开始了漫漫的求索之路。两年寒窗,刘嘉坤这个“访问学者”以优异的成绩过关。他的导师厉以宁教授这样评价他:“该生在进修期间,认真学习,并能联系中国农村经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学习态度端正,关心经济改革。”北京大学校方的结论是:“刘嘉坤同志不愧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充分体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他在校期间撰写的论文《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之路探析》,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文风朴实,有创见,论据充分,受到我院许多教授、专家的好评,认为该论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

那时候,国家电力总公司发现了刘嘉坤的才能,决定破格高薪招用他,条件很具诱惑力:北京住宅,京城户口,下属一家处级公司的总经理。多年后,谈及那次抉择,刘嘉坤说出了心中的秘密。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他把村里的事务交给了他人。两年后,他回到家乡,看到的是贫富差距的拉大,村里公共设施的败落。他扪心自问:我才离开两年啊,九间棚就变成了这个模样。如果我永远离开村庄,那九间棚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他拒绝了丰厚待遇的诱惑,毅然返回家乡再次创业。他反复衡量,最后决定:农民,就干农业吧。于是,他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人际关系,建起了“九间棚农业科技园”。

在专家的帮助下,九间棚农业科技园引种、繁育的国内上百个最新苗木品种,极大地提升了九间棚及整个天宝山区林果品种的品质。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徐常青,曾在九间棚村附近的国有林场当技术员。刘嘉坤带领村民向贫困宣战的事迹感动了他,重访九间棚后,他又被刘嘉坤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便毫不犹疑地将花费13年心血培育的多倍体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给了九间棚。他对刘嘉坤说:“这是我十几年的心血,只有交给你,才能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九丰一号”是徐常青在野生大毛花的基础上研究培育的成果,它比传统的大毛花花蕾大、产量高,绿原酸含量也高,是金银花中的精品。

有了“九丰一号”,九间棚农业科技园就有了打造“中国金银花第一园”的构想,也就有了“铸九间棚品牌,造金银花帝国”的宏伟目标。

在沂蒙山区生长了几千年的传统金银花,有一个显著的短板,就是花期短,从大白花蕾到开花凋谢的周期只有2天。金银花在大白花期时,药效价值最高,此时花蕾成银白色,开花后,立即变成黄金色,这时的药用价值就大大地减弱了。于是采摘就成了难题,短暂的开花周期严重制约了产能。九间棚改良后的“九丰一号”虽然产量上去了,但依旧无法改变这一特征。

怎么办?

有过战天斗地的经历,又开阔了知识眼界的刘嘉坤坚信,科学能改变一切,包括千年不变的金银花花开花谢的短暂周期。于是,在国家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他开始了金银花新品种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数年后,金银花新品种在九间棚农业科技园选育成功,它的大白花蕾能持续10~15天不开花,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沂蒙山区乃至全国金银花的传统特性,九间棚人将其命名为“北花一号”。这个品种的出现,立即引发了中国金银花种植领域的一场史诗性的革命。这种花蕾期长、便于采摘、产能大的“北花一号”,立即获得国家的认同和农民的认可。鉴于刘嘉坤对金银花产业的巨大贡献,中国林业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选举他为主任委员。

“北花一号”改变了九间棚的集体化种植格局,也改变了金银花生产大县平邑的金银花生产模式,让这个金银花产量占全国70%的大县实现了新旧动能的大转换。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扶贫战略的推进,九间棚人看到了金银花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作为“九丰一号”“北花一号”品牌的拥有者,刘嘉坤认为九间棚仅仅输出精神是不够的,必须抓住机遇,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精准扶贫战略,向西部输出九间棚品牌。于是,一支又一支精干的金银花开发团队走出沂蒙,沿着一带一路的走向,向广阔的西部走去……

2017年10月13日,《大众日报》头版推出重磅文章:《金银花“为媒”,九间棚精神“远嫁”》。

“九柱擎天”的九间棚和“苦甲天下”的定西,以金银花为“媒”,演绎出一段佳话。

九间棚的金银花种出了名堂,打造了金银花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后,开始走向全国。

2013年,甘肃省定西市推行招商引资,九间棚的金银花由此进入西北。定西市漳县武当乡邹家门村村民宋国士,就是九间棚金银花的受益者之一。

“种植玉米、小麦,一亩地收入不过800元,但金银花当年就能见收益,三年达到盛花期,每亩地收入能达4000元到5000元。在九间棚人的指导下,我家一下子栽种了50亩。”宋国士说。

金银花抗干旱耐瘠薄,第二年就能成林,尤其是“九丰一号”和“北花一号”可连续采摘二三十年,非常适合在定西种植。目前,整个定西已种植金银花2.2万亩。在5504户种植户中,贫困户占2560户。尤其是在2016年,定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庄稼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但耐干旱的金银花依然能长出花蕾。

金银花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突出,成了脱贫攻坚的好项目。为此,2015年定西派出考察团,来九间棚取经。时任定西市委副秘书长的张全有就是考察团的一员,他对考察时的见闻记忆犹新:“定西绝大多数贫困农村的自然条件要比当年的九间棚村好得多,如果都像九间棚那样干,脱贫攻坚的任务一定能如期完成,有了金银花,返贫现象就会从根本上遏制。”

山东之行,让张全有收获满满,于是他执笔给市委写了一份《以金银花为媒学习弘扬九间棚精神助力脱贫攻坚——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考察报告》。2016年以来,已先后有两批定西的干部来到九间棚,专门就九间棚精神进行考察学习。随后,一批又一批定西的金银花种植户来九间棚学习。

金银花“为媒”,九间棚精神“远嫁”。现在,不仅是在甘肃,在新疆、云南等众多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也不时闪现着九间棚金银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