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雨绸缪

1.未雨绸缪

“胜者综合征”是埋葬胜利者的坟墓。现实就是这样吊诡,历史的教训获胜者大都明白晓畅,很多时候却又无法躲避。

兵败大陆的蒋介石安于孤岛,身心憔悴地北眺大陆。作为一个失败者,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成立了,共产党接管的却是一个破败不堪的烂摊子。

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走向北平时,作为一个胜利者,他丝毫没有喜悦,而是忧心忡忡。

不管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对新中国的认识,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新中国是一个鞠为茂草的烂摊子。

怎样才能让新中国尽快走出战争的创伤呢?共产党首先想到的是管理、使用好各级领导干部,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群众。群众离党中央可能很远,但干部就在身边。历史不止一次地证实:一个胜利的集团走不出“胜者综合征”的羁绊,问题不在基层,而在领导层。

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对枪声习以为常了,但是有两次枪声尤为特别,对人心的震撼也异常强烈:第一次枪声震动了整个沂蒙,第二次枪声震动了整个中国。

第一次枪声比枪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声早了十年,发生在蒙山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费北县人民民主政府枪决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老八路、老革命,在费北县名声响亮,不仅干部战士尊敬他,就连敌人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蒙山前大名鼎鼎的费北县公安局锄奸科科长,一个曾经十分坚定的革命者,一个在敌后为党和人民不计生死的共产党人。

在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残酷、条件极端,人很容易失节、叛变、投敌。叛变者给革命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为严惩那些信仰不坚定的变节分子,根据地在费北县公安局成立了锄奸科,人员由熟悉当地情况的革命者和神枪手组成。锄奸科科长一职,只有党组织高度信任的共产党员才能担任,他就这样被选中了。他带着锄奸科的人员在蒙山前干得风生水起,和为数不多的战友,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足智多谋的手段,多次将变节者的脑壳挂在敌人的城楼上,也多次将深藏在日伪据点里的罪大恶极者的脑袋割下来带回根据地。无处不在的锄奸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也教育了意志不坚定的动摇分子。

锄奸科科长功不可没。只是这个革命者,在一次行动中遇上了一个颇有姿色的寡妇,两个人一见钟情。一个单身男人跟一个寡妇相爱,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只要他按照党的政策向组织申请,跟寡妇结婚就可以了。这是必须走的程序。可惜,锄奸科科长简化了所有程序,一步到位跟寡妇同居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锄奸科科长只是犯了一个生活作风上的错误,顶多落个生活不检点的处分,可是事情偏偏向着无法预料的方向极速发展。

寡妇有个手脚不太干净的小姑子。一天夜里,小姑子下地偷了村民的棉花,被村民告到村长那里。敢于担当的村长迅速查清了事情的真相,随即召集村民开会批斗了她。小姑子觉得脸上无光,就央求嫂子给她出口恶气。寡妇也曾犹豫过,无奈小姑子掌握着她和锄奸科科长的秘密,她只好答应了小姑子。于是,这个原本与锄奸科科长毫无关系的盗窃案,三扯两扯就扯到了他身上。

简单的事情立即复杂化了,性质也陡然发生了改变。

特殊时期总有极端的措施。那个时候的锄奸科科长,权力极大。他要处决一个汉奸或变节者,基本上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权力一旦失去了约束,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腐败,绝对的权力容易产生绝对的腐败。权力一旦被心术不正者运用到极致,就会造成灾难。

为取悦寡妇,锄奸科科长就把手里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他给那个办事干脆、敢于担当的村长捏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通敌。这样的罪名,在战争环境下就是死罪了。

一向积极为民办事的村长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这次正义的行动居然惹火了锄奸科科长,死神就这样悄悄地向他靠近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锄奸科科长提着一把手枪,大大方方地走进村长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村长给枪毙了。

面对权力极大的锄奸科科长,村长的家人十分绝望。他们认为,就是告到县里也没有用。于是,悲愤的哭声只能压制在农家小院里。

锄奸科科长并不知道,村长是费北县委敌工科秘密发展的一名地下党员。在敌我拉锯的地带,他白天对日、伪军虚与委蛇,晚上却是真心实意为八路军办事。他秘密为县大队王保胜部提供过不少准确的情报,多次让日、伪军翻船。锄奸科科长不研究、不汇报,私下里就把村长处决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村里有个对村长知根知底的党员,弄清实情后,冒着生命危险向县长马鸿祥汇报了。

一天晚上,县公安局干警在寡妇家逮捕了锄奸科科长。

县委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干部的好机会,于是报请115师、费北行署后,举行公审大会。上万人参加了大会,公开审理后,判处锄奸科科长死刑,立即执行。

锄奸科科长说:“我知道,你们是拿我这个共产党员的命,来教育其他党员干部。”

宣判他死刑的马县长说:“你道德败坏、草菅人命,还有脸称自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里有你这样的败类吗?”

锄奸科科长大声喊:“我为革命做了那么多贡献,就不能留一条命,让我戴罪立功?”

马县长说:“正因为你有功劳,党才重用你,提拔你当锄奸科科长,没想到你腐化堕落,为一己私利给党造成重大损失,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拉出去,枪毙!”

那声枪响格外清晰,在蒙山根据地的上空久久回荡。

村长平反昭雪了,马县长亲自给村长扶棺下葬。他对村长的家人说:“是我没有教育好干部,对于你们家的不幸,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村长的儿子号啕大哭:“爹,共产党给你平反昭雪了,害你的人被枪决了。爹啊,你跟共产党走算是跟对了。”

村长的家人给县民主政府送来一块匾:明镜高悬。

马县长拒收了。他对来人说:“真正的共产党人,人人都是一面镜子,镜子少需要高悬,到处都是镜子了,就不用悬挂了。”

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镜子,随时都能照照自己,也照照别人。事实就是这样,在那个时代,一个人只要跟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一起,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慢慢走向崇高。像宋美续、唐嘉告这样在农村闲散惯了的“二杆子”,就是跟了王保胜这样的共产党人,才迅速成为威震敌胆的英雄。所以,党组织就是一所育人的大学校。在战争年代,每当战斗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指挥员总是大喊一声:“共产党员,跟着我冲!”于是,一个几乎被打残的团队,瞬间就会迸发出战胜对手的力量。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时刻准备着奉献自己,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任何违背这个理想和信念的人,都会被清理出去。锄奸科科长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员干部带头为人民求解放的无私奉献史。以王保胜、袁长巨的费北、费南两个县大队为例,干部和战士的比例大约是1∶10,可是牺牲比例是1∶5。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共产党的军队里,牺牲的干部是战士的2倍。不仅八路军地方武装如此,八路军主力部队更是如此。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不计生死。据有关资料显示,仅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光荣牺牲的党员就有30多万。牺牲人数如此之多,是因为共产党员在枪林弹雨中带头冲锋陷阵,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领头雁、排头兵。

1942年,驻临沂城的日军研究过中国共产党。他们把战俘关在一起,每次开饭,饥饿难耐的俘虏们总是抢夺食物,凡是站在一旁不动的,十有八九是共产党员。

日军曾多次在沂蒙山区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带着战俘从老百姓的梨园走过,那些不摘梨子吃的人,十有八九是共产党员。

在枣庄监狱里,日军也做过试验:他们往监狱里撒一把纸烟,凡是站在一旁不争不抢的,十有八九是共产党员。

日军大为惊奇。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人是在变化的,尤其是经过漫长的苦难、迎来胜利的曙光后。共产党之所以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是因为找到了医治“胜者综合征”、收拾烂摊子的灵丹妙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虽然千疮百孔,但是中国人民有一个28年矢志不渝、一心为民的党,有一支被两个“务必”谆谆教导的干部队伍,还有走不出的困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