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激情燃烧之后

5.激情燃烧之后

蒙阴县,地处八百里沂蒙的腹地,沂蒙72崮,36崮在蒙阴,可见蒙阴山崮之多。蒙阴县城东部的岸堤水库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二大水库,如今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云蒙湖。

作为一个从没走出过沂蒙的汉子,薛玉虎一生的荣光就是当年“出夫”修岸堤水库,那是他一生中最远的一次出行。那次出行,他和同村的青年组成一个排,编入薛家庄公社民兵团。那时候,上级委任他当排长,那一年他才20岁,正是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在工地上,他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的,7万人住在一个个山坡上,搭起的草棚蔚为壮观。分布在山坳里的上百个伙房,终日冒着淡淡的炊烟,男男女女,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尤其是看电影的时候,更是热闹异常。

年轻人不知道后怕,在人人争当劳模、先进的氛围里,他们的激情被点燃了。在抢挖河道时,薛玉虎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他记得很清楚,那天天空阴沉,细碎的雪花漫不经心地飘舞着,西北风从河的上游夹着寒气扑面而来,堤坝上的红旗在寒风中飘扬着。当他第一个把一篓沙泥背上来时,他听到大喇叭里响起了他的名字:“向薛玉虎同志学习!”他觉得热血在沸腾,冻僵的双腿立刻就有了力气,接着,他又下到河底……

清淤战斗结束后,他成了英模人物。那是几万人的庆功大会,他披红戴花,站在主席台上,讲述着一个农民汉子抗击严寒、挖沙清淤的故事,讲述着一腔热血对抗冰水的故事……他说的话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可是他记住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记住了主持大会的领导喊的那句话:“薛玉虎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薛玉虎学习!”

山谷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汉子,他因“出夫”而成名,这是他一生难得的荣耀。

表彰大会后,他似乎更有力量了,第一个下水的是他,冻僵后被架上来的人还是他。

2019年的深冬,风依旧寒冷,但这一天的温度比薛玉虎赤脚跳进冰水的那个冬天要高得多,但我们还是感到了冬日的严寒。我们冒着严寒走进小山村,是为了找寻当年兴修水利时涌现的英模人物。

时隔60年,物是人非,年轻的村支书显然对薛玉虎没有记忆。在镇宣传委员的反复启发下,他一拍脑袋:“你们说了半天,不就是老烂腿嘛!”

“老烂腿?”

“是啊,就是他!当年‘出夫’打岸堤水库时,他第一个跳进冰河里,闹了个英雄的名声,红也披了,花也戴了,风头也出尽了,结果呢,老了患上了烂腿病。医生说,他腿上的血管子全冻酥了,兜不住血了。唉,这人可遭罪了。”

“你是说薛玉虎的腿伤了?”

“不是伤,是烂。大概是一九七几年吧,他的腿就开始流血淌脓了。你们不知道,一到夏天,他腿上血淋淋的,苍蝇都围着打转。冬天,他就用草纸隔开,不然裤子早就血糊糊的了。”

“你知道他怎么得的病吗?”

“知道,村里还用拖拉机把他送到县医院。人家医生说,是长期泡在冰水里把血管子冻缩了,喝上温暖的酒,血管子又膨胀了,这样反反复复,血管子坏了,皮肤也坏了。这病没法治,要根除就得把两条腿锯去,可他又舍不得。就这样,他拖着两条烂腿,直至去世。”

良久,我问:“玉虎老人生前没有向上级要求过救济或补助?”

“没有,他那个人跟别人不一样,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别说申请,上级给他救济他都嫌丢人,硬是不要呢!自从得了这病,日子就穷起来,生产责任制后,他没有力气干活,吃尽了儿子、媳妇的白眼。孩子们说他傻,当年在工地上,他一个人推四个篓子,一千好几百斤啊!可是自从腿坏了,他连个空车子也推不动了。孩子们也说,他是为了给公家修水库落下的病,公家怎么着也得给个说法啊!每每这时,他就会嘀咕一句:‘说法?什么说法?薛三让滑下来的车子砸死了,都没个说法呢!’”

他们那代人,说起来也真够受罪的,尤其是他那老烂腿,老伴活着的时候,每天晚上还能烧个热水,放一把草药给他烫烫,把一天的血痂给泡掉,他还能享受一晚上的舒坦日子。自从老伴走后,他自个儿住,那日子过得冷清。夏天,一间破房子里苍蝇乱飞,冬天连个炉子都没有,冻死人。

“薛玉虎老人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村支书想了想说:“记得是一个冬天,下了一场小雪,早起的人发现了他,人从土坝上滚了下去,落进藕汪里,发现时,早跟汪里的泥水冻在一块了。为这事,村里的老书记(当年跟薛玉虎一起出夫)把他的两个儿子训了一顿,最后让他们两家出钱给老人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那葬礼办得很体面,全村人都参加了。村里给他举办了一个追悼会,让他体面地走了。老人们都说,他一生就风光了两回:第一回是打岸堤水库披红戴花当模范,大会小会受表彰;第二回就是村里的老书记给他开的追悼会了。”

我提出去林地看一眼老人,村支书一脸不解地说:“这大冷天,不去了吧?”

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带我去了薛家林。

薛玉虎的坟在林地边上,早已荒芜了。老人活着时,一直住在村头,没想到死了也是如此,住在林地边上。

我们站在坟前,无语而立,这坨黄土埋葬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长途上,就是这些普通的人,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是后人敬仰的偶像。

据《蒙阴县志》记载,1959年秋后,为修筑这座蓄水7.82亿立方米的大水库,临沂地委调集郯城县、临沂县、蒙阴县7万名民工,在岸堤摆开战场,以牺牲44人、伤残278人的代价,完成了重任。

从时间上看,显然薛玉虎不在44人之列,也不在278人的范畴。可是,当年几十万“出夫”的民工中,落下后遗症而去世的人,绝不仅有薛玉虎一个。也就是说,为修这座岸堤水库而牺牲的绝不止44人,伤残者也不绝不止278人。

安息吧,英雄的“薛玉虎们”!

为了兴修水利,为了彻底治理淮河,沂蒙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我们深深地弯下腰,给这个普通的农民鞠了一躬。就在直起身子的一瞬间,我们瞥见坟前的供桌边长出了一些藤蔓,仔细一看,是沂蒙山区常见的连翘花。我们颇感欣慰,一个生前因为国家建设而奉献而戴花的英模,最有资格与鲜花为伴,尤其是最先报知春天信息的连翘花。